1.操作系统小故事

UNIX

在UNIX(1969年)之前,已有多个操作系统诞生:

1. GM-NAA I/O(1956)

  • 开发者:通用汽车(GM)和北美航空(NAA)
  • 特点
    • 首个用于IBM 704大型机的批处理系统,功能仅限于自动加载程序。
    • 无交互性,用户需通过打孔卡片提交任务。

2. CTSS(1961)

  • 开发者:MIT
  • 特点
    • 首个分时系统(Time-sharing),允许多用户通过终端同时交互。
    • 直接影响UNIX的前身Multics

3. OS/360(1964)

  • 开发者:IBM
  • 特点
    • 首个支持多任务的商业操作系统,用于IBM System/360大型机。
    • 代码量庞大(百万行级),与UNIX的简洁哲学形成鲜明对比。

UNIX 它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通用、可移植、多用户操作系统,对后续所有操作系统(包括Linux、macOS、Windows NT)产生了深远影响。

Ken Thompson(UNIX之父)的反思
“我们当时只是想让计算机更好用,没想到它会变成一切的基础。”

unix的诞生

  • 1960年代计算机以批处理为主(如IBM大型机),用户需排队提交任务。
  • MIT/GE/Bell Labs合作开发Multics(多用户分时系统),目标是将计算机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但项目过于复杂且进展缓慢。因复杂度高、性能未达预期于1969年终止

    Multics试图做所有事情,结果什么也做不好。

  • Thompson他决定开发一个更简单、高效的系统,专注于核心功能。
  •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用汇编语言编写了首个UNIX内核,包含文件系统、进程管理、Shell
  • 名称源自对Multics的调侃(“UNI-X” vs “MULTI-X”)。

小故事

贝尔实验室退出Multics后,Thompson没有专用计算机。他找到一台闲置的DEC PDP-7(4KB内存、18位字长),性能极其有限。Thompson想在机器上运行他编写的**《Space Travel》**(模拟太阳系行星轨道的游戏)。原版游戏在Multics上运行,但PDP-7无法支持Multics的复杂环境。:他决定为PDP-7写一个简化版操作系统来运行游戏。第一步:文件系统Thompson为PDP-7设计了一个层级文件系统(受Multics启发,但更简单)。这是UNIX“一切皆文件”哲学的雏形。第二步:进程管理他实现了分时调度,允许多个任务(如游戏和编辑器)共享CPU。第三步:工具链用汇编语言编写了编辑器(ed)简单的Shell(命令解释器)。命名“UNIX”:同事Brian Kernighan调侃这个系统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UNICS),后来缩写为UNIX,以对比“MULTiplexed”的Multics。

一、早期GUI探索

严格定义上的第一个桌面操作系统是 Xerox Alto(1973) 的配套系统,由**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开发,奠定了现代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基础。

Xerox Alto(1973)——图形化桌面的鼻祖

  • 开发者:施乐帕克(Xerox PARC)
  • 特点
    • 首个商用GUI操作系统,支持窗口、图标、菜单和鼠标操作(WIMP界面)。
    • 使用位图显示(而非纯文本),支持多任务。
    • 运行Smalltalk编程环境,影响后来的面向对象编程(OOP)。
  • 影响
    • 直接启发苹果Lisa/Macintosh(1983/1984)微软Windows(1985)

 后来苹果公司指责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与Mac过于相似。对此,比尔盖茨回应道:我们其实都是从施乐这家富有创新的邻居那里“偷”来的灵感,只不过你们比我们先一步抵达而已。

年份 系统 意义
1981 MS-DOS IBM PC默认系统(命令行)
1983 Apple Lisa OS 首个商业GUI系统(但昂贵)
1984 Macintosh System 1 大众化GUI(鼠标+桌面)
1985 Windows 1.0 微软首个GUI系统(基于DOS)
1991 Linux 开源UNIX-like系统

二、​​图形界面革命(1990年代)​

  1. ​Windows的辉煌​

    • ​Windows 3.0(1990年)​​:支持多任务和虚拟内存,首次实现图形化窗口管理
    • ​Windows 95(1995年)​​:引入“开始”菜单、即插即用和32位架构,成为首个主流消费级OS
    • ​Windows XP(2001年)​​:融合NT内核与用户友好界面,稳定性大幅提升,统治市场至2010年代
  2. ​Linux开源运动​

    • ​内核诞生(1991年)​​:Linus Torvalds发布Linux内核,开源特性吸引开发者社区,成为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首选
    • ​发行版多样化​​:Red Hat、Ubuntu等发行版推动Linux在桌面和服务器领域普及。

三、​​多任务与开源兴起(2000年代)​

  1. ​Mac OS X(2001年)​

    • ​技术突破​​:基于Unix的NeXTSTEP架构,集成Aqua图形引擎和Cocoa框架,实现美学与功能的平衡
    • ​生态整合​​:与iPhone、iPad形成苹果生态闭环。
  2. ​移动操作系统萌芽​

    • ​Symbian(1998年)​​:诺基亚主导的功能机系统,2006年市占率超70%

    • ​Windows Mobile(2000年)​​:早期智能手机系统,尝试整合PC操作逻辑。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代)​

  1. ​智能手机OS争霸​

    • ​iOS(2007年)​​:苹果重新定义触控交互,App Store生态推动移动应用爆发

    • ​Android(2008年)​​:开源策略快速占领市场,覆盖中低端设备,2023年市占率达45.5%

  2. ​云与跨平台融合​

    • ​Chrome OS(2011年)​​:依赖云端应用,主打教育市场轻量化体验

    • ​Windows 10(2015年)​​:支持PC、Xbox、IoT多端统一,引入虚拟助手Cortana


五、​​现代智能化发展(2020年代至今)​

  1. ​国产操作系统突破​

    • ​鸿蒙OS(2019年)​​:华为推出的分布式系统,支持手机、汽车、家居全场景互联

    • ​统信UOS(2020年)​​:基于Linux的国产桌面系统,适配政务、金融领域,生态适配超300万应用

  2. ​AI与交互革新​

    • ​Windows 11 Copilot(2023年)​​:深度整合AI助手,支持自然语言操作

    • ​Android 15端侧大模型(2024年)​​:本地化AI处理提升隐私与响应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操作系统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