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存储管理

一、基础知识

1、设备文件的划分 

在Linux下的  /dev  目录中有大量的设备文件,根据设备文件的不同,又分为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

字符设备文件的存取是以字符流的方式来进行的,一次传送一个字符。常见的有打印机,终端(TTY)、绘图仪和磁带设备等等,字符设备文件有时也被称为“raw” 设备文件。

块设备文件是以数据块的方式来存取的,最常见的设备就是磁盘。系统通过块设备文件存取数据的时候,先从内存中的buffer中读或写数据,而不是直接传送数据到物理磁盘。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了磁盘的I/O性能。

2、MBR和GPT分区的区别

MBR(Master Boot Record):即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分区列表,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称为主引导扇区(也叫主引导记录MBR)。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引导程序、硬盘分区表DPT和硬盘有效标志(55AA)。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里,主引导程序(boot loader)占446个字节,第二部分是Partition table区(分区表),即DPT,占64个字节,硬盘中分区有多少以及每一分区的大小都记在其中。第三部分是magic number,占2个字节,固定为55AA。

GPT(GUID Partition Table):即全局唯一标识分区列表,是一个物理硬盘的分区结构。它用来替代BIOS中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MBR)。 传统BIOS主要支持MBR引导,UEFI则是取代传统BIOS,它加入了对新硬件的支持。

3、UEFI和传统的BIOS的区别

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全称“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它定义了一种在操作系统和平台固件之间的接口标准。这种接口用于操作系统自动从预启动的操作环境(在系统启动之后,但是操作系统开始运作之前)加载到一种操作系统上,从而使开机程序化繁为简,节省时间。需要注意,UEFI最准确的说它仅是一种规范,不同厂商根据该规范对UEFI的实现,并做出PC固件后,该固件就称为UEFI固件。

BIOS(基本输入和输出系统),是最古老的一种系统固件和接口,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使用中断来执行输入/输出操作,在出现之初即确定了 PC 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UEFI比BIOS先进在三个方面:(1) 读取分区表  (2) 访问某些特定文件系统中的文件  (3) 执行特定格式的代码。

4、UEFI、BIOS和MBR、GPT之间的关系

UEFI的目标是取代传统BIOS,它不支持MBR模式,仅支持GPT格式。

MER和GPT是不同的分区表类型,使用MBR分区表的硬盘最多只能划分4个主分区(拓展分区也会占一个主分区的位置),而且仅支持最大2TB的硬盘,再大就没法识别了,当然大于2TB的分区同样也不可以;而如果超过了2TB,则需要使用GPT分区表类型,此分区表不受分区个数和硬盘大小的限制(linux下没限制,Windows下不能超128个分区)。

当然是用GPT有一定的硬性条件:要从GPT分区的硬盘启动,则需要UEFI主板、硬盘使用GPT分区、操作系统支持GPT这三个条件,而且必须使用64位系统。

二、磁盘分区管理工具

1、fdisk

fdisk是linux下一款功能强大的磁盘分区管理工具,可以观察硬盘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对磁盘进行分割,fdisk工具不支持GPT,要是GPT格式的分区,需要使用另一个GNU发布的强大分区工具parted。

fdisk的使用分为两个部分,查询部分和(分区)交互操作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学习笔记,linux,运维,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