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一专科学校上学两年实习以后的学长给专科同学的参考做法

关于某一专科学校上学两年实习以后给专科同学的参考做法,这边分两块讲,一块是想转本的,另一个是不想转本的,但其实无论是走哪个方向的发展的话,前期打野都是一样的,之前看的一些博主都在说大专的学生会没有必要参与专注好学习转本和专业课就行了,其实对于一个对即将或者正在上专科同学来说的话,作为一个已经出来工作的老学长我想我可以告诉学弟学妹们一下几点。
PS:这边的案例采用某一个学校的信息工程学院的案例(因为本人在专科学院所在的二级学院就是信息工程学院)
PS:本参考基于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有意见可以选择不看,本人亲身经历

首先先说第一个吧,专科怎么做到离开宿舍出去社交,谈到社交。无论你是打算转本,还是不打算转本,社交都会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高校后,社交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大一的第一学期,课程内容和本科生相似,大家主要任务是上课。这时,除了上课,参加一些学校或学院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一是可以扩大社交圈,开阔眼界,二是也可以放松娱乐。作为一个大专生,参加过多次活动的我认为,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如辩论赛、讲座、戏剧表演等,都是非常有趣且有益的。
PS:据我所知部分院校都会统一安排一到两天下午没有事情干专门让同学参加活动

其次第二个的话就是,认识优秀的同学,无论在哪个地方就算大家实力都不是很高,但那总有那么几个优秀的学长学姐是拔尖的,那么就可以主动社交去结识他们将社交范围从宿舍提升到校内的层次,结识这些学长学姐的几个主要途径一个是通过你的小班去了解,第二个就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一般来说的话,活动负责人都是高一年级对老师来讲相对负责认真比较优秀的学生。
PS:其实你的小班相对来说就是很优秀的同学,这个社交的核心思想是向上社交,而非向下社交。身边的人会影响你的态度和行动,环境若无法改变,那就尽量改变环境。就像荷花一样,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就尽量离开污泥,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

第三就是大专有没有必要进学生会有没有比较当班委,其实从我的角度出发的话我就建议去参加这些活动的,因为对专科的学生来讲,学校生活这这么两年,第一年的第一学期其实是你可以充分体验并尝试各种活动的机会。你可以参与班委竞选,尝试进入学生会,加入社团,或者挑战自己没有尝试过的领域。即使你没有特别的特长,也可以通过学长们推荐参加校队、社团,发展一个兴趣爱好。
PS:不要把大专生活当作高中生活的plus。适当的学习是可以的,但也要重视个人成长,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第四专科该怎么学习,专科的核心在于“专”,下面我将从四个角度给出不同的参考:
第一种情况:你热爱当前专业,并且希望转本后从事这份工作。参考在完成学校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多学些相关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大一打好这两门基础,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种情况:你喜欢当前专业,但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这时,除了保证专业课成绩外,可以多学习一些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我个人的做法是,使用平台(如BOSS直聘)查找相关职位,了解求职市场需要哪些技术和能力,在大一就开始储备这些技能。
第三种情况:你不喜欢当前专业,想转本。大一结束后,可以考虑转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转不了专业的话那就选择在保证能够毕业的情况下学习转本
第四种情况:你不喜欢专业,也不想转本。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在大一结束时就做好充分的思考,看看是否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或领域,至少完成毕业要求,毕业后再考虑未来发展方向。
PS:总的来说,大一的第一学期可以集中精力在四件事上:玩乐、打好基础、确保顺利毕业,定个目标

大一第二学期是大专生真正进入到“机会阶段”的时候,很多比赛、竞赛开始启动。大一学生虽然处于学习阶段,但也是积累经验的好时机。此时,你已打下了知识基础,可以尝试向老师提出参加比赛的意愿。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和学校会注意到你的兴趣和努力。
PS:向上社交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让老师了解你,老师了解你之后,才会在关键时刻考虑你加入项目或比赛团队。

大一第二学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随着个人目标逐渐明确,每个人的大学生活开始走向不同轨道。想加入学生会的同学,不再仅仅关注课业,而是开始积极参与校园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参加比赛的同学来说,准备也进入了更深层次,开始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或体育竞赛中找寻机会。对于有转本打算的同学,这时不仅要保持日常学习,还要开始复习转本的相关知识,了解考试的流程和要求。对那些打算直接就业的同学,可以开始寻找实习和兼职机会,接触实际工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PS:学生干部和比赛只是支线任务,主线任务仍然是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
PS:有些互联网+类型的比赛,学校可能会从学生会干部里面挑同学去参加,如果你想做一个学生干部的话那也就不能太摆烂,支线任务还是要好好做的

随着大二的到来,你已经不再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是进入到高年级的“老学长”角色。你会看到新一届学弟学妹,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已经开始沉淀。大二的学习内容比大一更专业,学科难度逐渐提高。这个时候,专业知识的掌握变得更为关键,对于有就业计划的同学,可以开始准备行业类的证书考试。同时,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可以开始动手做项目,积累实战经验,因为在就业市场上,实际项目经验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具竞争力。
PS:大二的课程和考试压力会逐步加大,虽然有很多机会,但要注意,部分同学的支线任务完成后,依然需要集中精力继续学习,不能脱离主线。

总结:大专的两年时间虽然较短,但通过科学的规划与执行,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学业、社交、实践和就业上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主线任务确保扎实的学业基础和职业方向,而通过支线任务丰富大学生活,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希望每个学弟学妹都能在这两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不论是转本、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最终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阶段

主线任务

支线任务

大一第一学期

1. 打好基础:专注学习核心课程,建立数学与英语基础

1. 社交与活动: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活动,拓宽社交圈,增强自我认知。

2. 明确未来规划: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思考未来是否转本、就业或换专业。

2. 体验校园生活:参与一些社团、体育活动,尝试新兴趣,丰富大学生活。

大一第二学期

1. 开始明确目标:根据兴趣和专业,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是否转本、找工作或考证。

1. 向上社交:主动接触优秀的学长学姐,通过社交提升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2. 积累实践经验:开始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项目实践等,积累经验。

2. 活动与竞赛:参与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锻炼领导力、沟通能力。

大二第一学期

1. 专业学习:强化专业课程,准备大二更高难度的课程学习,确保毕业要求的完成。

1. 考证准备:开始规划并准备相关的资格证考试(如计算机证书、英语四级等)。

2. 继续职业规划: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准备面试、实习等,提前进入社会。

2. 社团与学生会:如果有意提升领导力,可以参与学生会、班委等管理性角色。

大二第二学期

1. 专业知识积累:注重行业发展趋势,提前为就业或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准备。

1. 大二项目实践:加入实际项目、进行课外实习,为将来的职业积累经验。

2. 考证与就业:继续考取相关证书,准备毕业后的就业。

2. 竞赛与挑战:继续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PS:关于表格解读参考本人小红书 小红书账号: 2652528573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