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又来了个会“动手”的ai模型?

听说又来了个会“动手”的ai模型?_第1张图片来大新闻了,就在咱国内,又诞生了一款超厉害的AI模型,叫Manus。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力量感,它和之前那些大家常见的聊天型机器人可完全不是一个路子,Manus是一个AI Agent模型,也就是智能体模型。

咱平时用DeepSeek这类纯聊天的AI,就像是在和一个知识渊博的朋友聊天。我问它一个问题,它就回答一个,聊完之后,我是知道答案了,可要是真的想干点具体的活,还是得靠我自己动手。但Manus就牛多了,它有自主分解任务,然后一步步操作实现的能力。

给你们举几个例子,你们马上就能明白它有多厉害了。比如说,我跟Manus说,我下个月中旬打算去欧洲旅游。它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像一个专业的私人旅行管家一样,自己就跑去查相关的机票价格,看看哪个时间段的机票性价比最高;还会去对比各个酒店的价格和位置,帮我选到合适的住宿。确定好日期之后,它又会去搜罗各种详细的行程攻略,把好玩的景点、好吃的餐厅都给我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最后,它还会生成一个超实用的旅行手册,我在游玩的时候直接查询就行,简直不要太方便!

再比如说,你给它下达一个制作三国人物为主题的消消乐游戏的任务。它先是去了解什么是三国人物,都有哪些著名的角色;接着搞清楚消消乐的游戏规则和玩法。然后,它就开始在网上抓取各种相关的素材,像三国人物的图片、介绍之类的。准备好这些之后,它居然还能自己启动编程软件,一行行地写代码,把游戏给做出来!这能力,真的太让人震惊了!

它就像是一个特别有思考能力的打工人,接到你的需求后,会自己思考怎么完成,把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然后去搜索需要的信息,还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最后调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去实现目标。相比之前的智能聊天模型,这可真的是往前迈出了一大步,也难怪引起了这么高的舆情关注。

不过呢,我也挺遗憾的,我自己还没有亲自体验过Manus。我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从别人的评测那里看来的。现在Manus还只是邀请测试阶段,它完成一次任务的时间不太固定,短的话10分钟,长的话可能要60分钟。而且,它完成任务是有算力成本的,平均一个任务要2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它不太可能大面积开放使用。你们想想,咱中文互联网的用户这么多,要是每一个好奇的人都去提交一个任务,那估计这家小公司很快就得破产了。

对了,这个超厉害的Manus是由一家武汉公司做出来的,它的创始人肖弘是1992年出生的,毕业于华科。不得不说,现在这一波AI浪潮真的太猛了,感觉原本有些固化的财富阶层又要开始流动起来了。说不定再过个两三年,中国富豪榜上就会出现一批新的40岁以下的英才。我一直觉得,富豪榜上年轻英才的出现,是判断社会阶层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家觉得呢?

未来的科技发展会走向何方?这个Manus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Anko是一个多模型多模态的AI办公工具,适合需要跨领域整合AI技术的用户,同时调用多模型,一举并用,多样回复,显著对比,高效选择心仪的回答/图片/视频

AnKo的聚合AI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响应速度快,准确率较高,多样化并行操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多模型多模态的AI办公工具,助力效率翻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AI写作,AI编程,AI聚合,AI软件,AI网站,AI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