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握手内部实现原理

三次握手内部实现原理_第1张图片

socket()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参数:

domain:地址族,如 AF_INET(IPv4),AF_INET6(IPv6)

type:套接字类型,如 SOCK_STREAM(TCP),SOCK_DGRAM(UDP)

protocol:协议类型,通常为 0(默认协议)

返回值:成功返回套接字描述符,失败返回 -1

Linux操作系统流行一句话,“一切皆文件”,这里的文件不是说文件系统,磁盘里的某个文件,而是struct flie

也就是说,socket也其实也是一个struct file,将socket的所有底层都抽象为一个socket

bind()就是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IP+端口)

具体操作也就是将IP和端口号赋值到socket对象的成员里面去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参数:

sockfd:套接字描述符

addr:指向 struct sockaddr 类型的指针,包含要绑定的地址信息

addrlen:地址长度,通常为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返回值: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 -1

listen()将套接字设置为被动监听模式,准备接受连接请求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参数:

sockfd:套接字描述符

backlog:等待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

返回值: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 -1

Listen()函数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初始化半连接队列(哈希表) + 全连接队列(链表)

半连接队列的作用就是,区分来客户端的请求是第一次握手还是第三次握手

全连接队列的作用是,让accept()函数从其中取走已完成连接的socket

三次握手内部实现原理_第2张图片

accept()接受一个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底层就是去全连接队列里取socket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参数:

sockfd:监听套接字描述符

addr:指向 struct sockaddr 类型的指针,接收客户端的地址信息

addrlen:地址长度指针,接收客户端地址长度

返回值:成功返回新的套接字描述符,失败返回 -1

connect()主动发起与服务器的连接

底层就是去,动态选择一个本地可用端口,作为发起连接的源端口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参数:

sockfd:套接字描述符

addr:指向 struct sockaddr 类型的指针,包含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addrlen:地址长度,通常为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返回值: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 -1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