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

核磁共振物理基础

    • 原子核系的静磁化强度
    • 磁化强度矢量的弛豫过程
      • T 1 T_1 T1
      • T 2 T_2 T2
      • 组织弛豫的决定因素
    • Bloch方程
    • NMR谱线特性

原子核系的静磁化强度

前面讨论单个原子核的核磁共振情形,实际上实验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原子核。
因此需要从微观转向宏观
Bloch指出磁化强度矢量M(magneti-zation vector)~核系宏观特性。
一般情况下,无外加磁场作用,核磁矩方向随机分布,M矢量和为0
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_第1张图片
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_第2张图片

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_第3张图片

磁化强度矢量的弛豫过程

RF作用,M偏离平衡态;
M偏离平衡态不能长久保持,它会自动向热平衡态恢复;
M的恢复过程即为弛豫过程。

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_第4张图片
式中T1T2分别决定磁化强度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弛豫速率。所以T1为纵向弛豫时间常数,T2为横向弛豫时间常数
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_第5张图片
MRI学习第一章-核磁共振物理基础(二)_第6张图片

T 1 T_1 T1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纵向弛豫时间常数
spin -lattice relaxation time(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常数)
描述纵向磁化强度矢量Mz的恢复速率

影响T1的因素:顺磁性物质,T1减小
场强越强,T1越大
软组织的T1比流体或固体的低

T 2 T_2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MRI,机器学习,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