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博主又来给大家分享知识了。从这次开始,博主给大家分享自然语言处理这个领域的内容。这也是博主非常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最开始,博主计划在自然语言处理系列的第一篇博文中,和大家聊聊文本规范化这个话题。毕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里,文本规范化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它能让原始文本变得更整齐有序,便于后续的处理分析。
但转念一想,对于刚接触自然语言处理的小伙伴们来说,对于自然语言处理肯定会有些陌生。要是直接讲文本规范化,大家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所以,博主再三考虑后,决定还是先给大家全面地介绍一下自然语言处理(如果正在看这篇博文的您是这方面(NLP)的专家,那么这篇博文您可以选择去看了)。
好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自然语言处理,简单来说,是借助计算机来自动化地完成人类语言的解析、创造以及学习掌握的过程。把人类语言叫做自然语言,主要是为了和像C、Python这类人造的程序设计语言区分开来。其中,对人类语言的分析,就是把我们日常说的话、写的文字等转化成计算机能够 “读懂” 的某种形式或数据结构;而人类语言的生成呢,则是反过来,让计算机依据特定的信息或指令,输出符合人类语言习惯的语句、文本等;人类语言的获取,重点在于计算机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学习如何更高效、准确地实现前面提到的语言分析和生成的能力。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身为人工智能领域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核心目标是赋予计算机能够理解、处理并生成人类日常交流使用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在如今的数字化生活中,从我们手机里的智能语音助手,能帮我们设置闹钟、查询信息;到各大网站的在线搜索引擎,能理解我们输入的查询语句并返回相关结果;再到语音识别技术让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来操作设备;以及情感分析帮助企业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态度等,NLP技术无处不在,极大地革新了我们与计算机交互沟通的模式,让人机交流变得更加自然、便捷。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历经数十年的演进与沉淀,如今已成功孕育出众多切实可行的落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创新。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应用实例:
自然语言处理所遭遇的核心难题主要归因于人类语言那超乎寻常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全方位地展现在语言学对人类语言的分层剖析之中,具体涵盖了语音、音系、正字法、词法、句法、语义、篇章、语用等诸多层面。
而当我们尝试让计算机去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上述的每一个层面。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语言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这些语言学层面,我们不妨通过一系列句子,并对其情感极性(也就是判断是好评还是差评)进行分析判断。
这家餐厅的菜品超美味。
要判断这句话是好评,仅仅需要理解“超美味”这个词语所表达的积极语义即可。
判断这句话时,不仅要理解“不错”所代表的积极语义,还需要依据句法结构来确认这是一个表达肯定的语句。
这句话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根据句法来识别出对“很棒”的双重肯定(“不得不”表示双重肯定),从而准确推断出句子所表达的积极语义。
理解这段对话中顾客对“招牌菜品”所表达的“非常好(哈哈,绝了!)”的评价,这里就涉及到了语用层面的知识,通过顾客的语气和用词来判断其积极的态度。
要理解这句话中所暗含的积极评价,不仅仅需要具备语言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还需要了解 “高级西餐厅通常给人惬意、舒适的感觉”这样的常识背景,从而领会到对咖啡店氛围的高度认可。
由此可见,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复杂性显著体现在其所涵盖的层次丰富多样。更为关键的是,人类语言的每个层次都普遍存在歧义性,也就是说,同一个表达往往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具体的句子示例:
在这里,英文单词“by”存在语义层面的歧义,它既可以表示“被”(但在本句中这种理解不太合理),也可以表示“靠近”,显然“靠近”的含义在这个句子中更为合理。
这句话存在句法层面的歧义:究竟是女孩带着灿烂的笑容看男孩(即“with a big smile”修饰 “sees”),还是女孩看到带着灿烂笑容的男孩(即“with a big smile”修饰“the boy”)呢?从常理推断,两种理解都有可能,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一种会更合理。
这句话体现了语义层面的歧义:究竟是每十分钟就有一个新顾客进入这家受欢迎的商店,还是有一个特定的新顾客每十分钟就进入一次这家商店呢?很明显,前者的理解更符合一般的表达习惯和逻辑。
这里的“it”在语义理解上存在歧义,它既可以指代“the book”(书太大所以装不进包里),也可以指代“the bag”(包太小装不下书),需要结合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准确判断。
综上,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难点,在于人类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中涵盖语音、语义等诸多层次,且各层次皆有歧义问题。不仅如此,自然语言处理还面临着人工智能领域常见的共性挑战,像数据量不足、数据含噪、隐变量难以观测,以及模型学习时易出现过拟合、泛化能力欠佳,计算过程复杂,结果解释困难等情况 。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开展几十年了,期间衍生出好多不同的流派。从不同角度看,对这些流派的定义和划分也不一样。要是从知识的表示形式、推理逻辑以及学习途径来区分的话,大体能分为三个主要流派:符号主义、统计方法,还有联结主义。
自然语言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论: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领域知识的交叉学科,旨在让计算机理解、处理和生成人类自然语言。
在理解层面,它要让计算机像人一样读懂文本或语音中的含义。比如能分析出一句话表达的是开心、生气等情绪,或是提取出关键信息,像从新闻里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处理过程中,会运用各种技术和算法。像对文本进行分词,把一句话拆分成一个个词语;词性标注,判断每个词是名词、动词等;还有句法分析,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这些操作能让计算机更好地梳理语言信息,为后续的应用做准备。
在生成方面,它能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生成自然语言。比如自动写文章、回复聊天消息等。如今在智能客服、机器翻译、文本摘要、语音助手等诸多领域,自然语言处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效率 ,让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更加自然便捷。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这次主要给大家介绍的都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揭开自然语言处理这一领域的神秘面纱,让大家在脑海中构建起对它的基础认知框架。
虽然这些概念看似抽象,但它们却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得以实现和不断发展的基石。自然语言处理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使用的智能语音助手,到企业中用于处理大量客户咨询的智能客服系统,再到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献分析、语言学习辅助工具等等。
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分享,不仅对自然语言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能激发对这一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那么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对博主分享的内容感兴趣或有帮助,请点赞和关注。大家的点赞和关注是博主持续分享的动力,博主也希望让更多的人学习到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