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排序算法】(一)冒泡排序算法(优化)

int border = len - 1, last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len; i++) {

boolean isSorted = true;

for (int j = 0; j < border;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lastIndex = j;

isSorted = false;

}

}

border = lastIndex;

if (isSorted) {

break;

}

}

}

但是,优化第二版仍不是最优方案,上面的两种优化方案只是减少每轮的操作次数,还有一种可以直接减少循环的轮数,那就是鸡尾酒算法排序,请看下面的优化第三版。

三、优化第三版

鸡尾酒算法思想:冒泡排序是元素单向比较,而鸡尾酒排序却是双向。

列举一个最简单的栗子int[] arr = {2, 3, 4, 5, 6, 7, 8, 9, 1};

如果按照传统的冒泡排序进行操作,

第一轮结果:[2, 3, 4, 5, 6, 7, 8, 1, 9],只有9和1交换;

第二轮结果:[2, 3, 4, 5, 6, 7, 1, 8, 9],只有8和1交换;

第三轮结果:[2, 3, 4, 5, 6, 1, 7, 8, 9],只有7和1交换;

。。。

第八轮结果:[1, 2, 3, 4, 5, 6, 7, 8, 9],只有2和1交换;

每一轮执行过程中,前面元素的比较,很明显做了无用功,对于本次栗子中的数组,如果元素比较的顺序是从右边开始,那就省了很多功夫,加入鸡尾酒算法,可以实现这个操作。

鸡尾酒算法实现冒泡排序:

// 优化第三版 (鸡尾酒算法)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4(int[] arr, int len) {

i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算法,排序算法,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