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文搞懂网络层的IP协议\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ARP协议以及DNS和NAT协议

TCP连接管理中的保活机制: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通信,若通信双方长时间没有数据往来,就需要确定对方还是否在线,连接是否正常?

       若通信双方长时间(7200秒)没有数据往来,在服务端会向客户端每隔一段时间(75秒)发送一个保活探测数据包,要求对方进行响应,若多次(9次)无响应,则认为连接断开.(时间都是可以配置的),连接断开对上层程序编写的影响:recv返回0/send触发异常

网络层/链路层协议的解析:

网络层:IP协议

带你一文搞懂网络层的IP协议\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ARP协议以及DNS和NAT协议_第1张图片

V--4位版本:IPV4/IPV6

L-4位头部长度:IP报头也是不定长的,最长60字节,最小20字节,有40字节的选项数据;以4字节为单位.

8位TOS字段:3位优先权弃用,4位服务类型(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成本),1位保留

16位数据报大小:包含IP报头在内的一个IP报文的大小,最大65535-意味着一个IP报文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64K.影响:TCP在传输层选择合适大小MSS数据发送,UDP保温数据最大大小小于64K-20-8

16位分片标识:UDP数据在网络层有可能进行数据分片,标识当前分片属于哪个完整报文.

3位分片标志:1位保留,1位禁止分片标志--是否禁止分片;1位更多分片标志--类似于结尾标志

13位分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单位,标识当前分片在完整报文中的位置(相对起始位置偏移量)

8位TTL:报文最大生存周期--一个数据经过多少路由,经过一个路由就会-1,为0的时候则将数据丢弃(防止路由环路)

8位上层协议:数据分用时,网络层取出数据,需要通过这个协议类型,决定传输层使用哪个协议对数据分用解析

16位校验和:校验数据一致性

32位源IP地址/32位目的IP地址:负责描述数据从哪个主机来到哪个主机去--描述起点到终点

40字节选项数据:例如保留经过的路由器地址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服务器,dns服务器,以太网,a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