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与持续路径——基于3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摘 要: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我国30个县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对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及其持续路径。研究发现:存在驱动高水平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四条路径,分别是以技术基础设施、财政资源供给和社会资本参与为核心条件的全能型,以财政资源供给和社会资本参与为核心条件的“组织-环境”型,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条件的技术平衡型,以技术基础设施和专业数字化部门为核心条件的“技术-组织”型;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水平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并形成驱动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组态路径。各地应加强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的基础性建设,夯实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根基;要秉持“整体性”发展理念,加强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协同性;应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明确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农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农村数字化;农业信息化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国,必须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5年,原农业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专栏,人工智能,大数据,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