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脚本中包含9个内置对象,这9个内置对象都是Servlet API接口的实例,只是JSP规范对它们进行了默认初始化(由JSP页面对应Servlet的_jspService()方法来创建这些实例)。
详细说明:
application对象代表web应用本身,因此使用application来操作web应用相关数据。application对象通常有如下两个作用:
<context-param> <param-name>url</param-name> <param-value>www.baidu.com</param-value> </context-param>
config对象代表当前JSP配置信息,但JSP页面通常无须配置,因此也就不存在配置信息。该对象在JSP页面中比较少用,但在Servlet中则用处相对较大,因为Servlet需要在web.xml文件中进行配置,可以指定配置参数。
对所有的JSP页面,调用config.getServletName()返回的值都是jsp。也可以在web.xml文件中配置JSP(只是比较少用),这样就可以为JSP页面指定配置信息,并可为JSP页面另外配置一个URL。
config对象是ServletConfig的实例,用于获取配置参数的方法是getInitParameter(String paramName)。配置JSP也是在web.xml文件中进行的,JSP被当成Servlet配置,如下:
<servlet> <!--指定Servlet名字--> <servlet-name>config<servlet-name> <!-- 指定将哪个JSP页面配置成Servlet --> <jsp-file>/config.jsp</jsp-file> <!-- 配置名为name的参数,值为luxl --> <init-param> <param-name>name</param-name> <param-value>luxl</param-value> </init-param> </servlet> <servlet-mapping> <!-- 指定将config Servlet配置到/config路径 --> <servlet-name>config</servlet-name> <url-pattern>/config</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如果希望JSP页面可以获取web.xml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则必须通过为该JSP配置的路径来访问该页面,因为只有这也访问JSP页面才会让配置参数起作用。
pageContext对象代表页面上下文,该对象主要用于访问JSP之间的共享数据。使用pageContext可以访问page、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范围的变量。
它提供了两种方法访问page、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范围的变量。
与getAttribute()方法相对应的,PageContext也提供了2个对应的setAttribute()方法,用于将指定变量放入page、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范围内。
pageContext还可用于获取其他内置对象:
request对象是JSP中重要的对象,所有的请求参数都被封装在request对象中,request课代表本次请求范围,因此还可用于操作request范围的属性。
1)获取请求头/请求参数
服务器端负责解析请求头/请求参数的就是JSP或Servlet,而JSP和Servlet获取请求参数的途径就是request,它提供了如下方法来获取请求参数:
HttpServletRequest提供了如下方法访问请求头:
请求有两种方式:GET和POST,GET请求传送的数据量较小,一般不能大于2KB,而POST请求参数的大小则往往取决于服务器的限制,但总比GET的数据量大,而且POST方式发送的请求参数以及对应的值放在HTML HEADER 中传输,用户不能在地址栏看到请求参数,安全性相对较高。一般提交数据都采用表单提交。
提示,表单域和请求参数的关系遵循如下4点:
如果POST请求的请求参数里包含非西欧字符,则必须在获取请求参数之前先调用setCharacterEncoding()方法设置编码的字符集,并与请求时的编码格式一致。
如果GET请求的请求参数里包含非西欧字符,调用setCharacterEncoding()是没有用的,需要采用URLDecoder.decode();解码才能正确解析请求参数,并且请求时的非西欧字符也要采用URLEncoder.encode();加密。还可以将请求参数转换为字节数组,在将字节数组重新解码成字符串,如下:
byte[] rawBytes = rawName.getBytes("ISO-8859-1"); String name = new String(rawBytes, "gb2312");
2)执行forward或include
HttpServletRequest类提供了一个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方法,其中path就是希望forward或者include的目标路径,该方法返回RequestDispatcher,该对象提供了如下两个方法:
如下代码可以将a.jsp页面include到本页面中:
getRequestDispatcher("/a.jsp").include(request,response);
如下代码可以将请求forward到a.jsp页面:
getRequestDispatcher("/a.jsp").forward(request,response);
注:使用request的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方法,path字符串必须以斜线开头。
response代表服务器对客户端的响应,大部分时候,程序无需使用response来响应客户端请求,因为有对象out,它更简单。但out是JspWriter的实例,JspWriter是Writer的子类,Writer是字符流,无法输出非字符内容。要想输出一个非字符流内容,必须使用response作为响应输出。还可以使用response来重定向请求,以及用于向客户端增加Cookie。
重定向会丢失所有的请求参数,使用重定向的效果,与在地址栏里重新输入新地址再按回车键的效果完全一样,即发送了第二次请求。
forward和redirect对比
转发(forward) |
重定向(redirect) |
执行forward后依然是上一次请求 |
执行redirect后生成第二次请求 |
forward的目标页面可以访问原请求的请求参数,因为依然是同次请求,所有原请求的请求参数,request范围的属性全部存在 | redirect的目标页面不能访问原请求的请求参数,因为是第二次请求了,所有原请求的请求参数,request范围的属性全部丢失 |
地址栏里请求的URL不会改变 | 地址栏改为重定向的目标URL,相当于在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新的URL,后按回车键 |
通过response还可以向客户端添加Cookie,通过response的如下方法:
void addCookie(Cookie cookie);增加Cookie。
增加Cookie的步骤如下:
访问客户端Cookie使用request对象,request对象提供了getCookies()方法,该方法返回客户端机器上所有Cookie组成的数组,遍历该数组的各个元素,找到希望访问的Cookie即可。
示例代码:
//获取本站在客户端上保留的所有Cookie Cookie[] cookies = request.getCookies(); //遍历客户端上的每个Cookie for(Cookie c : cookies){ //获取名为username的Cookie if(c.getName().equals("username")){ out.println(c.getValue()); } }
注:使用Cookie对象必须设置其生存期限,否则Cookie将会随浏览器的关闭而自动消失。如果想要将中文字符设置到Cookie值,则需要将中文字符通过java.net.URLEncoder进行编码,然后赋给Cookie。
session对象代表一次用户会话,一次用户会话的含义是:从客户端浏览器连接服务器开始,到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器断开为止,这个过程就是一次会话。它通常用于跟踪用户的会话信息,如判断用户是否登录。session范围内的属性可以在多个页面的跳转之间共享,一旦关闭浏览器,session范围内的属性将全部消失。
考虑session本身的目的,通常至应该把与用户会话状态相关的信息放入session范围内,不要仅仅为了页面之间的交换信息,就将信息放入session范围内。
session的属性值可以是任何可序列化的Java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