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霸主:辽沈战役启示录(1)破局

原创:陆征
http://luzheng.blog.spforum.net/31967.html
写的很有道理,商场,如同战场

最近看了凤凰卫视做的一个“辽沈战役”专题片,更为全面详细的纵览了1945-1948年的三年间国共优劣转化的全过程。发现这场被西点军校收录的经典战役,的确有太多的战略精髓值得吸取。在3G变局初显的时候,新格局正在被书写的时候,一些思路被用过来,足以拨云见日,挑战那些在上个时期的巨头。

鉴于战役之精妙,非寥寥数语可以概括,我会分几次写完读后感,分享一些所谓心得:

一,善用“潜规则”破局,打破平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即将迎来新时代。这个时候,不像我们通常乐观所预期的,共产 党在全局面临弱势,而不像某些人所宣扬的国民党正面抗战打光了精锐。由于宋美龄的长袖善舞,蒋介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拥有至高声望,不仅有美国为其装备大量精良的部队,而且苏联也有意扶蒋抑共,公开声称支持国民党接收东北(当时苏军150w挺进东北,是东北的实际控制者)。

这个时候,共产 党可谓陷入极度边缘化的威胁,并未在苏区之外的地方站稳脚跟,东北也即将被国民党顺利接收。这个时候,毛 泽东的庙算令人惊叹,在飞赴重庆谈判的同时,部署林彪、罗荣桓和东北野战军不听美苏安排,快速行军,抢先接收东北。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在下令进军东北之时,党中央就已经明确预测了这支孤军将产生的力量。

虽然当地老百姓那时候奉国民党为正统,接收困难,而且苏军从高层也不支持共产 党的决定。但是共产 党军队仍然艰难的收获了一些实惠,包括日本留下的精良装备,和国民党不愿意接收的大量日伪军。更重要的是,这一部署,完全打破了蒋介石的原有思路,迫使他必须要加快进军速度,阻止共军的介入。

这个时候,他不得以动用了美军的支持,大量利用美军运输机和军舰将军队送入东北。这,大概正合了共产 党高层的谋划。这种与美国高度亲密的关系,让苏联原本疑虑变成了真正的愤怒,担心美国在帮助国民党完全控制东北后,将完全驱逐苏联的势力和好处。这远远不是当初苏联和蒋介石谈好的内容。

这一刻,最重要的盟友从新回到共产 党一侧。苏军开始自下而上的全面支持武装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终于有了一只尚可一战的队伍,也将10w东北野战军,成功的嵌入东北战局,保留了竞争的机会。

可见,霸主或者说一时霸主,喜欢制定明文规则,并且也容易争取到最大的公开支持。没有谁不喜欢强者,没有人会觉得从一个强者的合作中获得利益会最为舒适。反观互联网行业,QQ、百度、淘宝、阿里巴巴等等,无不是其各自领域的霸主。在道义上和各方公开支持上,任何后进者都不可能与之争锋。就如同1945年的中国,国民党与蒋介石,就是中国的救世主和第一选择。

这个时候,与其试图寻找为自己正名的机会。不如在当下环境变化的初期,例如,在3G这个大家都涉足不深的领域,快速进入迅速捞取实惠。任何一个霸主,都不可能真正完全占据所有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由于自身内部还存在利益平衡,难免步履缓慢,它们更希望利用一些自己的手腕,让这个市场按照自己的规则去走,结成联盟。

这个时候,作为后进入者,加入联盟无疑与虎谋皮,不如迅速切入,找到一个可以立足的点,以图后战。而一旦进入搅局,打破了原有部署,自然也就打破了霸主缔结的联盟的平衡。一些原本指望霸主一起打天下共图大业的力量,会因为局部市场被切割,而被霸主忽略乃至放弃。这个时候,潜规则除了带来实际利益,必然也带来新的支持者。而这些支持者,原本是那个霸主“牢不可破”联盟的一份子。

因此,在新领域不按照既定规则切割市场,必然会迫使平静的湖面出现多重涟漪,造成霸主链条的部分脱节,从而帮助自己入局,成为真正的竞争者。

善于利用“潜规则”,也正符合孙子兵法正合奇胜的原则。“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作为暂时落后的一方,以奇破坏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破局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挑战霸主:辽沈战役启示录(1)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