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读书3

图片发自App

后来这本书我自己拥有过,自己在书店买的。看过很多遍;多年后在广州的旧书摊遇见,仿佛无限少年时光扑面而来,而我已轻轻挥手走过。

初中三年,因为喜欢上一个人,而在其的介绍下,我开始接触各类名著。初中应该是我读过最多外国小说的时光,后来在我一个人的阅读生涯里,我更多都喜欢中国作家。我曾经觉得,他让我完成了阅读上的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我从过去对读物毫无挑剔到知道各种名家的优雅。但是我现在回想过来,没有过去的积累,我是如何也完成转变不了的。我的阅读兴趣就像是天生的,只不过是我当时没有接触到名家名著。

初三那年,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三毛,几近读完她所有我能找到的文字,有很多还细细的批注,后来那本书也不知道借给了谁,没再回来。但是她的文字成功的帮助我跳脱了那时候盛行的80后文章的氛围,尤其是韩寒的事迹当时铺天盖地。

到高中,读老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一度没有看下去,在田晓霞被洪水卷走那之后,读不下去,觉得人怎么能那么苦呢,孙少平生活里仅剩的那么一点颜色都剥夺了。很多年后的2013年终于再读了一遍。开始读张爱玲。也看新概念作文,开始读收获和萌芽,还在课堂上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后来就猛然觉得自己再晃荡下去,大学可能就考不上了。才一路收心一路努力。

大学了,大一大二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图书馆,就是实验楼里的几间房间。但是那些书也足够我看了。大学看的书就开始漫天的题材。杂又乱,而且因为非文科班,看书更是没有方法也没有体系,逮到什么就看什么。试过上财险课,随手拿的是封面差不多的诗词鉴赏;也试过逃课去图书馆后面的木桌椅上晃荡。但是大三那年读了《京华烟云》、《血色浪漫》后,我觉得我个人的思维和视野再次打开。因为这两本书无独有偶,写了我心目中的男女。我到现在都觉得,做女子当学姚木兰的诗意和豁达,是男子应有钟跃民的洒脱和胸怀。

后来我就毕业了。读书的习惯还是一直似有似无的保持着,因为工作忙,有时候读书很难一本完全读完;而买书的速度也快了。而与虫老太的相识无疑是我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曾经贴过她的文字,我觉得那真是我喜欢的文字啊。这么多年,读书我一直以她为榜样。虽然我们可能看书不一样,但是她在刚毕业就曾藏书近2万,在读书这条路我们也一直互相鼓励与赞赏彼此。

我一直坚持读书是我自娘胎里带来的兴趣,今天记录一些,我觉得我和读书这件事,还会有很多故事,我不需要坚持阅读,只需要坚持读完每一本书。这是我的幸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无戒365挑战营112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读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