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意诚的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其实诚你的意就是要完完全全地表达你心中真实想法,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比如你闻到臭味了,你不能装着说很香吧!比如你长得很美,你总不能违心地说自己很丑吧!假如这样说了,这叫自谦,就是说话兼有两个结果了,一个是事实,一个是你的错误表达。所以君子需要谨慎地对待自己一个人的表达是否符合事实。

小人在没有别人在身边看着他的时候,往往会做一些不符合天道原则却能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只要他想做并且能做,他一定会去尽情地做,直到他们看见了君子能够在自身欲望和天道原则之间坚持天道原则的行为后,他们才会改掉自己原来任由自己的欲望来主宰自己的行为的做法,表现出按照天道原则来行为的样子。其实小人不知道,别人看见自己的言行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心肝脾肺肾一样的清楚,伪装出另一个样子,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你内在思想是什么样的,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怎么样的,怎么能掩盖得了呢?所以君子明白这个道理后才会坚守哪怕没有人看到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会一个人谨慎地遵守天道原则,不受自己欲望的干扰。

曾参曾经说过,十双眼睛看着你,十双手指着你,天道是严密不漏的啊。财富充裕,所住的房子自然开阔舒适,一个人所知晓的天道法则越多,他的身躯行为自然更为自在逍遥,人的心情开朗宽容,他的身体自然健康壮实。君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言行举止一定完全符合内心体悟到的天道法则。

诗经上有这样的诗句说“你看那淇水弯弯曲曲地流淌,长满了翠绿的竹子,竹子相互交错。有那么各种特色的君子聚在一起,如同玉工切磋美玉一样,如玉工打磨美玉一样。在山涧旁演奏瑟,瑟的旋律高低变换与山涧水的激荡喧哗相互交错,有那么多各种特色的君子聚在一起,不会有哪一个君子显得特别的突出。”诗句里的玉工切磋美玉的方法,就是我们学习领悟天道的方法,玉工琢磨美玉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修炼自身的方法。弹瑟和涧水的激荡就如我们的心性的起伏,旋律的高低和激荡喧哗就如同我们在人前表现的态度和仪态。有那么多各色的君子,没有哪一个是压过别人而特别突出的,这是天道法则盛行行为规范都达到了人们交口称赞的水平,百姓见到了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不能够忘掉,都愿意跟着学习模仿。诗经《烈文》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啊“诶呀!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先王功业和遗志啊!”君子看重的是能给别人带来好处和帮助,使自己的主张接受他身边的人的检验和批评;小人总是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而不顾及他人,以自己获利为好处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这个标准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了啊,忘记就会分辨不出君子和小人了。

康诰这篇文章里也说过这样的话“要攻克明德”。大甲篇也说“一定要对照这是不是天道明确的命令法则”。帝典里也有说“攻克光明高尚达到崇高的法则”。以上这些话都是强调君子一定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体悟到光明高尚的天道法则。

商汤有一个脸盆上刻着这样的语句“偶尔要有新的进步,每天都要有新的进步,更要在将来有新的进步”。康诰上有一句话说:“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百姓”。诗经上有一句诗是这么说的:“周虽然是一个很早就存在的邦国,但是它的使命是改变落后的面貌保持创新”。这就是君子日常生活中没有一处,没有一件事不去努力创新以符合天道法则的原因。

诗经上有一句诗这么说:“国家和京城有千里那么宽广,也只是因为拥有百姓支持的地方才是国家和京城”。诗经还有一句诗这么说:“绵蛮的黄鹂鸟,晚上住宿在山丘的角落里。”孔子也说过“对于行止,要知道什么时候行,什么时候停止,为什么有些人类都比不上鸟儿知道白天飞行晚上宿止呢?”诗经上有一句话说“恭敬壮美的文王啊,永远敬仰缉熙”做人的君主需要具备仁爱之心,做人的臣子需要具备敬仰君主的节操。做人的儿子需要具备孝道,做人的父亲需要具备慈爱之心。与同一个国家的人交往需要具备守信。孔子说过“听别人诉讼打官司,我的判决和别的法官没什么两样,但是我判决的目标一定是不再让百姓产生诉讼打官司的现象”。没有情感的人,不能够只是用言辞来维系公正,应该最为担心的是百姓心中所期望的公正是否能够实现,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叫做懂得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慎独是意诚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