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混的最差的剑客》

许都从来都不是什么繁华的地方,如果不是他,我才不愿意在这。

……

我是一名刀上客,在这个江湖的小圈子,算得上是颇有名气。或许因为是女儿身的缘故,同道中人大抵都会让我几分。在世人眼中,所谓江湖中人不过是一群在刀剑上舔血的亡命之徒。

我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姑娘。彼时的洛阳繁华如梦,却四路难靖,当时我和姐姐跟随父亲前往吴地避祸,被一群绿林匪劫走,恰好他路遇,我们才免遭一难。

当时的他不过十六岁,一手剑术却已经登峰造极。我软磨硬泡,终于问出他的名字——史阿。

我还未与史阿深聊,却被父亲匆匆带走。

父亲是个文人,曾在太学门前著《熹平石经》,享誉士林。他虽不看轻武夫,但更希望我与姐姐和世家中人来往。父亲曾说,士林和江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江湖中人不论在怎么折腾,依旧会被士林中人所唾弃。

那日之后,我便想着去练武。

文人看不起武夫,世家看不上草莽,这似乎是社会的现实。前去吴地之后,父亲的声名愈加隆重,连带着姐姐在士林中颇有才女之名。而我,终于变成了不学无术的孩子。

吴地有一个厉害的刀客,姓魏名延,小小年纪便从了军,却始终不得晋升。他的刀术是我见过最简单,最直接的刀术,他说刀术便是杀人术,出刀必见血。

所谓的刀上客,便是杀人客。

魏延曾说,江湖中人可以去天下,不能入洛阳,因为洛阳的显贵太多,诱惑太多,让你迷失的东西也太多。在江湖,活着靠三分武艺,七分意气,这份意气若是不再,还不如草草了却残生。

我心中一动,那时的史阿便是奔向洛阳城去的。

父亲虽说在吴地避难,但与洛阳还有书信往来。父亲好书,即便是避祸也要用马拉好几辆车,每当洛阳又出现文采出众之人,便会叮嘱我和姐姐不要落下他的脸面。那时候,父亲已经将姐姐许给了河东卫家、而我则是被许给了泰山羊家。

羊家二子羊衜,便是我的未来夫婿。我对他并无观感,只是无奈听从于父亲,与他有书信往来。泰山羊家是传承已久的书香世家,羊衜在也颇有几分文名,他在书信中提及,在洛阳有一个四处求官的剑客,巴结了大将军,当上皇子协的老师。他的言谈之中,毫不掩饰对这名剑客的鄙视。

当时的我却在想着,那名四处求官的剑客会不会就是史阿。

……

我第二次见到史阿的时候,是在回洛阳的途中,那时的朝堂上人心惶惶,洛阳城已经有了几分萧条。

前任皇帝身体正值康健,突然暴毙,大将军何进为了让自己的外甥皇子辩继位,召集幕僚想要诛杀扶持皇子协的十常侍。当时有幕僚便提议引边军杀入洛阳,但大将军犹豫不决,十常侍看到机会,伪造大将军的妹妹何皇后的矫诏骗大将军入宫,幕僚劝他不去,大将军未听,因此丢了性命。

当十常侍扔出大将军的头颅,高呼“何进谋逆,已被诛杀”的话后,却被人看到了机会。袁绍与曹操率领西园军杀入皇宫,诛尽宦官,十常侍之首张让、赵忠裹挟两名皇子出逃,自尽于黄河。而两名皇子,则是落入了在一边以逸待劳的西凉董卓军中。

董卓成为太师,召我父亲回洛阳。我和姐姐因此跟随父亲回来,那时候的我在吴地已经有了几分名气,刀上客的名声传遍当地绿林的耳中。所谓世事变化无常,就像那时谁也没有想到文学大家之女混迹了江湖,而一名江湖剑客成为了尊贵的帝师。

当初四处求官的剑客名为王越,听闻他十八岁那年只身取了羌族首领的头颅,名震江湖。也便是因为这般功绩,王越才能够顺利求官。当初的皇子协已经登基为皇上,王越便也成为尊贵的帝师。

史阿是王越的大弟子,是当今皇上的大师兄。

那时的他,已经不复初见时的潇洒。古人说三十而立,而即将而立之年的史阿,身上穿的是有补丁的麻衣。听人言,皇上并不是好武向学之人,对所谓的帝师王越更是时常爱答不理。王越弟子众多,依靠俸禄难以为继,可偏偏他自持身份,身为帝师后不愿再出面,是史阿在洛阳开了家武馆,这才勉强维持生活。

我送了他两件衣衫,十石粮食,算是报答了十二年前救我一命的恩情。并非我小气,只是董卓乱政,铸五铢钱导致物价飞涨。父亲不愿同流合污,但偏偏董卓给了我父亲高官虚位,让我父亲转眼变成了朝堂中的势利小人。许多同僚已经不愿来往,诺大的家府早已无以为继,艰难的维持体面。

我开始收拾在洛阳周边的绿林盗匪,从他们为数不多的财产中维持家用,这才让我们蔡家不至于饿死。我的刀上客之名,因此愈发强盛。

后来,他又找到了我,问我借钱。我犹犹豫豫,将自己的法子告诉了他,他听完之后喟然一叹,这些绿林,更多的是活不下去的百姓。

再后来,洛阳周边又多了一个蒙面剑客的传说。

洛阳城外的绿林算是倒了霉,接二连三被洗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善财童子。这件事引发的后果便是长安那边的绿林发展势头一片良好,颇有后来居上的意味……如果,董卓不迁都的话。

董卓在洛阳作威作福的时候,对一个官员很喜爱,却没想到这个官员以献宝刀之名刺杀他,败退之时逃出了洛阳,一份讨董文书引起群雄纷纷响应,十八路诸侯聚集虎牢关前,五十万军马扣关而立。

这个官员叫曹操。

所谓蚁多咬死象、乱拳打死老师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便董卓拥有精良的西凉军、并州军、还有天下第一武将吕布,他还是撑不住了。长安,成为董卓的退路。

迁都之事已经确定下来,所有反对的官员都被董卓杀死了。我的父亲又要收拾行礼,我和姐姐跟随一同前往。而史阿,则是愁眉苦脸的计较路上的衣食盘缠。

一名剑客落魄成这样,他是我见过混的最差的剑客。

……

史阿的盘缠还是解决了。暴虐的董卓纵容西凉军劫掠世家百官和富户的财富,我们家因为董卓看重父亲而逃过一劫,不仅如此,董卓还让他的军队打开皇陵,史阿的盘缠便是在被打开的皇陵中捡的。

听史阿说,他捡到足足有三十斤重的金子,二十斤被他换了粮草,足够师父和师兄弟们从洛阳吃到长安。当我看到他一身尘泥的时候,不由为他感到一声叹息。

魏延曾说,混迹江湖,三分靠武艺,七分靠意气。他忘了讲,磨去意气的不止是诱惑,还有生活。

史阿来的兴奋,去也匆匆,这个傻瓜走的时候还掉下了五斤黄金,我想了想,还是以后再还好了。

前往长安的路还算胜利。听闻十八路诸侯在洛阳城中便不肯前行,只有曹操率部追击董卓,却被董卓的大将徐晃所埋伏,差点殒命。而只要进入长安之后,守住潼关便可高枕无忧。听闻董卓还在长安三十里外的郿邬囤积了难以数计的珠宝和三十年的粮草,并说:有此郿邬,进可席卷天下,退亦高枕无忧。

啧,这个时候的董卓竟然妄想全身而退。我一边对董卓的想法鄙视不已,另一边却是对他的郿邬眼馋。

自从迁都长安后,董卓连百官的俸禄都不发了。我的父亲有文名,却没有积蓄,即便遣散了家仆也无济于事;我的姐姐是才女,但也不会挣钱,我便接着做我在洛阳的勾当,一个人养着一个大家。

同样眼馋郿邬的人还有史阿,现在的他除了要养活师傅和一众师兄弟外,还有养着宫里的小皇帝。听说董卓脸宫中的吃食都吝啬,让皇上直接饿着,史阿不忍,便将自己的那份偷偷给了他,毕竟名义上小皇帝是他的师弟。

我和史阿偷偷约好,什么时候找好机会去郿邬洗劫一番。只是这机会找啊找啊找,一直到我结婚了,一直都没有找到。

我和羊衜结了婚,婚礼很小,亲朋皆无,只有在临走之前,史阿送给我的一柄钢刀,嘱咐我保重,我托他照顾好我的父亲。父亲将姐姐送往河东卫家、又将我送入泰山羊家,便是让我们在这个乱世中得以苟活。

只是没想到,我才离开不久,却又回到了长安。

……

又一次见到史阿,是在父亲的丧礼上,他很自责,有负我的嘱托。那时候的我浑浑噩噩,却还不得不安慰这个傻大个,连续七天下来,整个人都憔悴的不行。

父亲是因为替董卓收尸而死的。

司徒王允有一名义女,名为貂蝉,倾国倾城之姿。他先以宴请为名请吕布赴宴,让貂蝉将吕布迷惑的神魂颠倒,又在夜晚将貂蝉送入董府。吕布对董卓本就不满,董卓虽认他为义子,却视之如庸狗,非打即骂。自尊心严重受挫的吕布终于和王允合计,借以让董卓称帝之名,将他杀死在路途中。

董卓死了,长安百姓纷纷称快,侩子手将他挂在长安的西市上点天灯,父亲不忍,将董卓收尸,便也因此被朝堂众人所攻歼,惹上杀身之祸,打入大牢,判决死刑。

一切都太快,快的让人措手不及。

史阿一直用很愧疚的眼神望着我,我摇头笑了笑,对他说没事。父亲顽固,认准道理便不顾一切,有时候我还挺羡慕父亲的,他自始自终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用像史阿这样,为了柴米油盐而倾轧。

当我带着父亲遗留的书籍离开长安之后,却听闻西凉残军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名义,攻入了长安,挟持了天子。那之后,我便和史阿断了联系。

……

许都城外,一具尸体被悬挂于东门上,旁边两个军士虎视眈眈。其中一位大喝:“听好了,这是潜入丞相府刺杀曹丞相的刺客,已被曹丞相处死,曝尸三日。”

这个地方很快被人群聚集包围了起来,只听许多人议论纷纷,有疑惑,有嘲笑,更多是诧异声:“哎,这不是东街武馆的那个史阿吗,他怎么是刺客了?”

另外有人当场发表见解:“听说他的剑术很高的,成为刺客也不奇怪。”

随即一阵嗤笑声传来:“剑术高,谁不知道东街武馆的史阿最是胆小怕事,一柄剑从来不出鞘,怕见血。”

只听这话说完,人群中传来哄笑。

“二弟,你在看什么?”

“好汉子。”

“快些走吧,让曹贼生疑就完了。”

三个身影朝着人群逆流而去。

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史阿受汉帝召命行刺曹操,事败被诛。刘备见势不妙,骗军驻扎新野,投奔荆州牧刘表。

闹得沸沸扬扬的衣带诏事件很快便过去了,史阿的尸体在第二日便被扔到了郊外,只有一位妇女收敛尸体,喃喃着:“许你一个五十金就把自己搭进去了,史阿你还能再笨一点,还要我替你收敛尸体。”

“你真是我见过混得最差的剑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混的最差的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