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半天惨还以为她多窘迫,结果立马大剧开播

前阵子海清在First影展上,“强”拉着周冬雨、姚晨、梁静和宋佳,差不多单方面地发表了一通中年女演员感言:

市场、题材各种局限常常让我们远离一些优秀的作品,甚至从创意之初就把我们隔离在外。

……

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更多机会。

肉叔还以为海清都没戏拍了呢?

结果……

转眼一看,没几天之后新剧上线。

海清哭了半天“穷”,新剧是被人挑剩下的三无小作坊小制作?

不不不,大制作,满屏熟人:

黄磊,陶虹,咏梅,王砚辉,沙溢,任重……

豆瓣高赞短评说得好:

金鸡柏林影后给她作配,这样的配置真不知道海清有什么理由说自己资源差(豆瓣@Haysea)

行吧,海清当时在First说那段话的本意,咱也没法瞎琢磨。

肉叔只是觉得瓜田李下的,何必在新剧要上的时候惹这种非议呢?

毕竟,这部三年前大火的亲子剧《小别离》的姐妹剧,质量的确过硬——

小欢喜

(小别离2)

跟《小别离》相似,《小欢喜》男女主连角色名都没换,还是方圆(黄磊 饰)和童文洁(海清 饰)。

只不过,这次话题的重心,从离咱们普通人稍微有点距离的“留学”,来到了每个人的必经赛点——

高考。

三个孩子:

一个学霸,乔英子,喜欢天文学。

两个学渣,方一凡喜欢表演,季杨杨喜欢赛车。

三个家庭:

方一凡天天搞直播,搞摄影,搞音乐。

精力充沛是好事,但问题是他成绩一直下滑,班主任甚至跟他家长建议蹲班留级。

这可把他爸妈方圆、童文洁给急坏了,准备给他报补习班。

同样被老师建议蹲班的季杨杨,更难搞。

为了在高三这一年把儿子盯紧,季胜利(王砚辉 饰)、刘静(咏梅 饰)直接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住了下来。

但季杨杨呢,却是一副放弃高考的状态。

白天上课睡觉,放学就跑去舅舅开的赛车场玩到凌晨。

更以韩寒为偶像,想辍学去当赛车手。

那成绩优异的乔英子,家里没这种矛盾了吧?

错,她家最可怕。

英子的父母离异,她跟母亲宋倩(陶虹 饰)一起生活。

宋倩过去曾是学校的优秀教师,现在也是街坊口中的金牌补习师,对学生严厉,对女儿更严。

她给英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精确到秒。

还安装了这种,可随时从客厅监视孩子房间的窗口:

好阔怕,窗帘的控制权也在外面

相反,英子的父亲乔卫东(沙溢 饰)就挺支持闺女的爱好,常给她寄些望远镜之类的玩具。

但英子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被她妈没收了。

兴趣?不存在。

萌芽状态就给你直接扼杀。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小欢喜》表面上吵吵闹闹仿佛喜剧(再次表白沙溢,他演的前妻管严乔卫东,真是长在我的笑点上,怎么这么绝)。

家长和孩子呢,也不是单方面塑造强势爹妈,再单方面塑造油盐不进的犟孩子——

毕竟亲生的啊,《少年派》那种嫌自己爹赚“死人钱”太脏,不允许亲爹上桌吃饭的桥段太像给观众树靶子了,造话题的吃相有点着急。

你看看《小欢喜》是怎么逗比展示亲妈和亲儿子间的战争:

童文洁刚去学校听完老师投诉,对儿子怎么看都不顺眼,回家路上一直像唐僧一样花式骂人。

- 妈……

-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 妈,我错了……

- 你没错!我错!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了撑的,我就不该生你!

不自觉脑补了老妈经典语录“生块叉烧都比你好”

当你像方一帆一样,嬉皮笑脸,软磨硬泡,好不容易把老妈的注意力扯开了……

一个不留神,不知道哪句话刺激到她,又想起来接着骂。

眼看前功尽废,儿子干脆放弃抵抗。

一个气不打一处来的啰嗦老妈,一个闯祸后绞尽脑汁想翻篇的儿子。

《小欢喜》跟《少年派》最大的差别是——

人啊,生气只会是因为对对方还有期望。

而不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亲爹亲妈跟亲闺女真的跟路人一般吵架。

谁会跟一块叉烧生气呢是不?

《小欢喜》之所以击中那么多观众内心,在豆瓣斩获8.0的高分,靠的就是这种看似嘻嘻哈哈之下的功夫——

你会在某个瞬间明白他们之间所谓的“冲突”。

那种感觉,名为真实。

跟《少年派》里父母总是赶鸭子上架一般逼孩子备考,同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小欢喜》赢在哪?

就赢在,它愿意去解释父母为什么急。

而非一味的让一方去逼迫一方,空洞地呼唤观众的共情。

有的是因为,养儿防老。

就像童文洁这样,把孩子当做有偿投资。

听话、有成就,就是“值了”。

相反,不听话、成绩差,就是“白养了”。

(某同事)到老了谁管她呀

我不一样,我有方一凡啊

有的,是因为关系脸面。

季杨杨,从小是被姥姥、姥爷和舅舅带大的。

他爸妈呢?

他爹季胜利,厅局级领导干部,回首都任某区区长之前,跟夫人长年在外地从政,没工夫管季杨杨。

可当爹妈的,又怎么能真不管。隔这么远,管不了吃管不了穿,那管什么?

管成绩呗。

因为季杨杨的成绩单,关系到季区长的面子。

我季胜利的儿子

决不允许进慢班

有的啊,就更普遍也更可怕:

把孩子看成自己碎梦的延伸。

宋倩跟乔卫东离异后,跟女儿英子相依为命,是真的相依为命,动不动一句“你就是妈妈的一切啊”。

自己的人生失败了,希望孩子代自己圆梦。

自己的辉煌过去了,希望用孩子再续辉煌。

自从你到了妈妈的肚子里

妈妈就没跟你分开过

你看,一个个对孩子的成绩有这么强的需求,当然会为孩子们的成绩着急上火啊。

高考是你人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打赢了你一生受益

打不赢你终生遗憾啊

如果说,《小别离》是以富二代、中产阶级、低收入群体的阶层划分,去窥探不同阶层对于子女留学的不同观念。

《小欢喜》则是从虎妈猫爸、隔代抚养、单亲家庭三种亲子关系出发,去试着放眼看千万中国家庭的亲子面貌。

戏眼当然还是高考,或者说,跟所有人都强相关的,高考成绩。

围绕着这场所谓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你能看到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啊,瞬间上天入海,各显神通,家家都有家家的招儿。

有人天天炖补药,有人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有人甚至辞职陪读,全景式展现我们经历过的那些“高考秘籍”。

但,别看《小欢喜》说来说去都是高考,它真正要聊的,却绝非去解密家长对成绩的着急,更非拉开裤兜儿兜售高考秘籍。

而是,以这些看起来跟超现实一般戏谑的真实棱镜,去折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固然有他们的幼稚和愚蠢,《小欢喜》根本没准备把孩子们塑造成受尽委屈的娇弱花朵,号召观众一块臭骂坏爹恶妈。

它没避讳孩子们本身的愚蠢,但它也想去找这自以为是的愚蠢从何而来——

你打官腔,ta就一定会回给你官腔。

就像季胜利,想通过了解孩子的爱好,去缓解双方的矛盾。

明明赛车装备都买好了,结果一开口,在儿子耳中听起来变成了一宗无爱的交易,礼物也变成谈判的筹码:

你一脸怒火,ta也一定会回你怒火。

宋倩带英子去看电影,但英子早就跟朋友看过了,看了一半,不小心说漏嘴,气得宋倩当即离场,说她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两人当街吵了起来。

两人最初都是为了让对方开心:

宋倩想给英子缓解学习压力,英子也想给宋倩减轻点单亲妈妈的不安感。

原本是母女俩的小欢喜时间,结果两人都不高兴,两人都委屈。

- 我是要你高兴!

- 那我也是为了你高兴啊!

- 我不用!

因为《小欢喜》剧情的轻松和顺畅,其实我们能很容易地就着它的剧情,去猜测方一凡、季杨杨、乔英子们的未来。

想想看,他们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剧中经常出现气球,象征着主角们对美满家庭的寄愿。

但有两次,气球爆了。

一次是在学校高考动员大会上,学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放飞写着梦想的气球。英子写了自己的航天梦,但宋倩却强迫英子写上高考目标分数。

在这家人争吵的推推嚷嚷中,气球爆了。

还有一次,是季胜利夫妻煮好一桌菜等儿子回来团聚,季杨杨却深夜未归。

儿子回来之后,季胜利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儿子开骂。

他一气之下,把装饰家里的气球一个个捏破。

刚刚才团聚的一家子,又散了。

那以下这些场面,在未来还会少么?

从今天开始我不学了,你愿意考大学你去学,我祝你考个好大学,妈!咪!

-别逼我!-我逼你什么了?!

然后呢?

然后就是:

父爱母爱的表达,就变成了一次次的欲言又止:

一次次等孩子入睡后的深情注视:

再然后,就是《小欢喜》在嘻嘻哈哈中敲响的那声警钟。

肉叔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很短,季杨杨的舅舅叮嘱他要听家长(父母)的话,他冷着脸在车上说:

我的家长是舅舅,还有姥姥姥爷

《小欢喜》那声沉闷、瓮声瓮气、却并不刺耳的警钟是什么?

就是。

在怪他们不与你分享他们的小欢喜之前。

要不要先想下。

他们关上这道心闸,是跟谁学的?

编辑:海边的曼彻斯特联

你可能感兴趣的:(喊了半天惨还以为她多窘迫,结果立马大剧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