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掉后娘手里,据说至少有四种解决办法

遭遇恶继母困境,据说至少可以写本《后母娘的词汇》


人生有无数困境,在我看来,应该以“恶继母困境”为最。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后娘后孩如同婆媳,很有点天敌的意思,可世间广为流传的,是后娘难当,而不是后孩难当,这说明话语权是操在大人(也可说是某种上大人)之手的。

其次,本说是为孩子找个妈,却往往后妈来了,孩子又多个后爹,孩子们因此会更加“失孤”。

最后,大人们是有经济权、控制权、话语权、反制力,占据伦理道德高地,拥有年龄体力智慧优势及人际关系支持的,而小孩子们样样缺,弱得很,因此他们一旦处于某种“恶势力”之下,往往就只有被控、受制,敢怒而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也不敢言。

这样的家庭伦理困境,是非常难以打破的,一般不弄到法律极端,你就只能受着,而这种无能为力,孤立无援,阴影大片的困境,成人们其实也有,你想,它是不是人生之最呢?

成人们的类似困境,一般表现在“恶上司”、“恶同事”、“恶工作”、“恶生活”,以及其他的恶什么那里,那照样会是掉到后娘手里的感觉,我们不妨举例为证。

就比如最近炒糊了的996困境,其实邵力子先生早在近百年前,就已经用一篇《聪明话》指出过的,他说:

“教育家对学生说:你们嫌这个学校不好,为什么不去投考别的学校?

老板对工人说:你们嫌我的厂里工钱太少,尽可到别的厂里去,我决不强拉你们;你们嫌工作时间太长,何不回到家里享清福?

于是房东对房客亦说:你们嫌房价太贵,搬走就是,难道我还定要你们居住,怕我的房子租不出去吗?”

我们就是对这样的聪明话,也只能像“一般不安分的年青的人和穷人,闭着嘴一声不响”呢,你再遇到“恶继母”试试?生活中,我们一个人无奈、窝心、憋屈,做“痛的研究”的时间,只怕谁也不比谁少。

当然,我今天说这个话题,决不是想说后娘就一定是恶的,实际上“中人”一词,基本适用于任何地方,真正的恶后娘,并不多见,我们的大多数情境,都是人性、位置、文化环境之类造成的,所以,我真正指向的,其实是确实恶的部分,真正想要探讨的,其实是打破这种困境的方法。

可举的事例很多,但因为孩子本身尤其弱势,最具代表性,一句掉后娘手里也最足以道出其中意味,所以我们不妨就只以具体的“恶继母”为例。

古今中外历史、文学作品中,关于恶继母的故事非常之多,几乎已大有将后妈等同于恶的代名词的意思,料想这无非都是后妈难当,爱别人的孩子很难,后妈后孩矛盾普遍的缘故,但是这里面,我感觉最有意思的,还是这一现象:

我们的解决办法,居然一般都只有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可想而知,古今中外对恶继母的解决,都多么无力,多么头痛。恶继母,代表的正是我们的某种生活境遇。


就比如著名的“灰姑娘”。

灰姑娘在恶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压下,当然也只有默默忍受,但是这种事终无了局怎么成?好人一直压抑怎么成?所以这就需要仙女看不过眼,一定要将她变为美女,再派老鼠拉着南瓜豪车,载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了。

一只水晶鞋终于让灰姑娘过上幸福生活,也终于让全天下的灰姑娘从此都心中挂满月亮,这很重要,很必须,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件事很重要。

那就是继母必坏,异性姐妹必丑,甚至还可能必须被小鸟啄瞎眼睛。

——你瞧,我们的诅咒就是这么彻底、可怕。

灰姑娘是老外的,而我们那著名的王祥先生呢?他当然也是超自然的代表,其区别只在方式、结局不同罢了。这应当与我们儒家的忠孝仁恕、伦理传统有关。

恶继母再怎么恶,王祥也必须是孝子,甚至于生病的继母大冬天要吃鲤鱼,他也必得舍身去搞。砸开冰河的事他是绝不肯做的,大约也不可做,因为他若不能躺在冰上用身体融化,这就大大失去了至孝至恕,感天动地的味道。

既如此,那上帝只好赶紧给他派两条鲤鱼过来,让他完成任务,他最后当然也感动了继母,完成了我们中国式的大祥和。

这么说,老外的故事很嘻哈,中国的故事有点冷,老外处置恶的办法是报复,咱们处置恶的办法是感化,人家要快感,咱们要牺牲,同样一个残忍,人家对外,咱们对己——怪不得歪果仁一向比较好做,中国人从来难当。

但是这只是一般的比较,肯定写不进科学论文,外化也好,内求也好,真实也好,虚假也好,我们的这两条道路其实各有千秋。再说了,外不见得一律外,中也不见得一律中,归根结底,人到底还是人。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恶继母的故事,不外是一种寓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突破逆境的白日梦,一种道德上的塑造、教育,或解决方案,更实际的办法很少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在做梦、报复与感化、仁孝之外,来讲两个真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一个。

俄国早先有位作家,跟高尔基是一个时代的,他叫肖洛姆·阿莱汉姆。此人是犹太人,号称幽默大师,向有“犹太的马克·吐温”之美誉,只不过马克·吐温当年见了他,却曾说,老肖啊,鹅是美国的肖洛姆·阿莱汉姆。

高尔基、马克·吐温对阿莱汉姆的推崇已足以说明他文学上的地位,但是这位作家最赢得人心的,却还是他平民代言人的身份。据说,他当年去世之时,纽约曾有数十万市民主动放下工作,前去吊唁。

阿莱汉姆,这是“祝你平安”的意思,大师当年是因为故乡治安太差,才偶然用了这个笔名的。但是他小时候家里的“治安”,恐怕比街面上还差。

阿莱汉姆13岁丧母,从此就有了一位继母,他继母打骂他那是日常,这绝对是非人生活。其程度,你大概看看这些记录就可知道。

“吃——让蛆虫把你吃掉!”

“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

“缝——给你缝寿衣!”

“有——让你有所有的溃疡烂肉!”

……

阿莱汉姆吃穿住用都是罪,大冬天人家的孩子可以围炉取暖,而他却得冒着风雪出去砍柴,回来稍晚就得挨骂,你看看这继母是不是很有虐人、骂人的天才?

那么阿莱汉姆是怎样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的呢?他每天趴被窝里写日记,专记继母的词汇。

阿莱汉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竟就是一本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典,《后母娘的词汇》,他此后那些名著里经常出现的尖酸刻薄,都是从这里来的。

一般人遇到这种事,往往不是抱怨、激动,就是萎缩、断裂,但阿莱汉姆不,他没空。他在逆境中逃跑,找到了一条特殊的路,然后他就化逆境为宝藏,一路冲突而出。

他甚至还一直保持了爱弱者,行正义的能力。

郑璟彦说:“决心走路的人,瘸子也能走千里。”

爱默森说:“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

阿莱汉姆的转移、不沉、看远、走出、成功,正体现了这两句话的道理,他那记录,或许也可以视为一种高级别的报复,所以我每每想起此事,就有一个挺恶的念头。

网络时代,要是大家把“恶老板”、“恶同事”,所有“恶”什么的语录都记下来,这是何等的痛快!

痛快是自找的,宣泄是一条自我拯救的出路,只是记住了,别过头,因为你毕竟还有很多“书”需要书写、能够书写。

第二个。

阿莱汉姆的经历,已经体现了某种“逆境的科学价值”,但是我认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经历,更科学,更价值。

福禄贝尔九个月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遭受的虐待远比阿莱汉姆更多,但是福禄贝尔不跟阿莱汉姆学,他不写后娘词汇,不记后娘恶行,他只是在继母的虐待中保持着他善的本质,努力生长。

福禄贝尔成年后,大哥死了,留下三个侄子,福禄贝尔一面出于亲情、责任,一面以己度人,知道失去父母的孩子有多艰难,他自觉承担起了抚养侄儿的义务。

一下子多了三个孩子,这是多大的负担,多大的艰难?这无疑也是一种逆境,足以使很多人逃跑、垮掉,但是福禄贝尔,却因此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我为什么不把抚养孤儿与教育相结合呢?当年的福禄贝尔一想到这,立刻行动,他把周围的儿童召集起来,干脆专心做了这项工作。

幼儿园由福禄贝尔创始,幼儿教育之父由此诞生,著名的来自实践的《人的教育》、《教育论》由此诞生,善,原来不只能施与人,还会转化为个人的巨大成功,我们的机会,也是自找的。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哪一个人不曾在逆境中挣扎?有多少人曾骂出生,骂工作,骂环境,在抱怨中消沉,在拼杀中黑化?

电影《第五元素》中的神父说:“以恶对恶,将会增值世界上的恶。”福禄贝尔没有消沉,没有放弃,也没有平庸,更没有讲什么以德报怨,以牙还牙,以恶对恶,他只是顺心而动,把责任、美德、成功,化而为一。

他这样的人,处处见春,是没有顺逆之别、人生黑洞、生不逢时的。他是另一类斗士,另一类智者。

人生的失败,并非因为他坏你好,你过得不好,并非因为你不够恶,不够黑,再难再苦的处境,人都有可能与自己达成某种磋商——

福禄贝尔这种爱的力量与智慧,远比灰姑娘、王祥那种高级,所以他这种活法,才最值得膜拜,值得思考。

人至少不会永远是孩子,不该永远情绪化。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更多文章,见公众号:九鸦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不小心掉后娘手里,据说至少有四种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