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网络成瘾,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超过1/3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让孩子们不沉迷网络,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正确识别网络成瘾

判断是否网络成瘾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看孩子的学业、社会交往有没有显著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网络成瘾的标准,一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二是优先地位,除游戏外对其它事物不感兴趣;三是即使社会功能受影响,依然继续玩游戏甚至延长游戏时间。

网络游戏会造成脑损伤吗?损伤可逆吗?

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质成瘾是一种复杂、慢性且反复发作的脑疾病。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大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而成瘾物劫持了大脑的奖赏系统,最核心的机制是多巴胺的分泌与回收是异常的,久而久之,会引发中脑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异常。一年以上游戏成瘾者的奖赏与认知调控系统会显现出显著的功能上的损伤。从目前的数据和案例来看,大部分的损伤是可逆的。

为什么短视频和游戏这么吸引人?

短视频,手指一滑,就会源源不断地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基于海量的数据和一些人工智能算法,你可以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快乐。

而游戏厂商在开发时,就有很多专业心理人士参与其中,对人性的弱点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一是给孩子带来荣誉感,二是互动比较多,三是树立目标。

孩子在现实里找不到自尊,低自尊的孩子更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玩游戏时有成就感、主宰感。躺在那里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快乐。这也是容易成瘾的原因,因为从快乐产生的角度来讲。产出/投入比太高。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用网习惯?

一是让孩子尽量晚一些接触触屏类产品。

二是越早立规矩越好,在孩子的行为能够被约束前,给孩子建立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并且严格执行。因为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青春期之后再约束,会非常困难,且容易引发亲子冲突。

建议最好不要让12岁以下的孩子过多地接触网络游戏,家长要审核把控。特别是一些升级游戏容易上瘾,可以让孩子玩一些益智类、健康环保的游戏。

如何帮助孩子脱离网瘾?

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更多地给孩子陪伴和互动,在音体美等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发现孩子的潜质,让孩子有一技之长。

网络游戏里设定了很多目标,完成目标有相应的奖励,不断让孩子获得惊喜。家长不妨给孩子设定能够达到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支持,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现实生活的意义。且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

家长不要指望孩子自己去控制手机的使用。所有游戏产品在设计时,优先考虑盈利性。要求孩子对抗整个游戏背后的产业设计链,是不可能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合理化的限制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从过度使用到成瘾使用是一个量变的时间过程。

建议家长,一是帮助孩子激发自我管理的内驱力,跟孩子沟通协商。

二是要注意控制的方式方法。提前设置使用时间、空间上的规定。让孩子离开这个固定空间后,能够在心理上迅速脱离。

三是家长不能把手机作为奖励,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手机使用是个好东西。单从控制层面本身去调整,不如从影响、控制、失效三个层面来调整会更有帮助。

最后,希望所有儿童和青少年,包括我们成年人都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不要沉迷于网络,到真实的社交环境中互动交流,到自然界中发现世界的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脱网络成瘾,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