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荀彧:三国乱世,所有人或四散逃命,在大乱的天下中努力地寻一栖身之所;或蝇营狗苟,费心钻营升官之道;或颓废厌世,在药石佛经之中找寻心灵的慰藉逃避现实。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在乱世洪流中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喜好高雅的事物,生得一张俊美的脸庞,在污浊的尘世间,唯有这个人,是最干净的存在,他的名字叫荀彧。在不了解他之前,一直以为他只是曹操帐下以为普通的谋士,但是真正了解他之后,发现他没有那么简单,翩翩公子,天下无双,说的就是荀彧那般美好的男子了。荀彧在乱世中成长为有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当时董卓之乱,他看到了颍川是四面交战之地,战乱频仍,不宜久待,于是毅然辞官回家,将宗族里的人都搬迁到了冀州,使族人免受战争的灾害。而袁绍看中了他的才能,以上宾之礼待他,想把他纳入自己的帐下,荀彧也看出袁绍的人品,觉得袁绍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于是投奔了曹操。事实证明荀彧很有识人之才,他跟随曹操之后,在曹操身边尽心辅佐,在很多大事上都为曹操制定方针,并且当曹操外出征战时出谋划策,使得曹操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为此,曹操赞赏荀彧"吾之子房也",曹操对荀彧的信任与欣赏,溢于言表。所以荀彧也得到了曹操的尊重,他被封为尚书令,官至侍中,这是他应得的荀彧死的那年,才四十九岁,正当壮年。但是他以身殉大汉,可以说死得其所。荀彧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信仰,那就是匡扶汉室,他择明主而仕。不仕袁绍而单单选择了曹操,也是因为看到了曹操有平定天下的能力,他积极辅佐曹操,为的就是能够结束战乱护住天下百姓,这样的翩翩公子,当真是天下无双。

  荀攸:曹操经常称赞荀攸表示:"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看见了吧,曹操甚至把荀攸比作颜子和宁武子。荀攸一生给曹操那么多密谋,那这些密谋流传下来了吗?早些年间,曹丕还在东宫,曹操对曹丕表示巡游是“人之师表”,你应该尽礼。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荀攸从小失去父母。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

荀攸抵达洛阳后,拜黄门侍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县建都,给荀攸写信说:“现今天下大乱,正是有谋之士费心劳神的时候,而先生却在蜀汉静观时局变化,不是太保守了吗?”于是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曹操久闻荀攸之名,与语大悦,对荀彧、钟繇说:“公达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大事,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曹丕在东宫做太子时,曹操对他说:“荀公达,是人之表率,你应尽到礼节尊敬他。”荀攸曾经生病,曹丕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荀攸与钟繇交厚,钟繇说:“我每次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自以为没有什么要变动的了;但拿去一问公达,他的答复总是超出我的意料。”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裴松之评道:“攸亡后十六年,钟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於世,惜哉!”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跟从曹操征孙权,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说起他来就流泪。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魏帝芳下诏祭祀荀攸于太祖庙庭,追加谥号敬侯

 



 

你可能感兴趣的:(荀彧和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