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赵匡胤加身的龙袍从何而来

公园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被推到了帝位之上。后周显德七年也就是公园960年。正月初一这天开封城里突然传来了契丹与北汉联合入侵后周边境的消息。主少国疑,满朝的大臣面面相觑,把目光投向了柴荣临终前托付的几位顾命大臣,这其中为首的便是范质。只见范质量一番之后便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挂帅,并且给了赵匡胤高的兵权。

赵匡胤领兵出征了,他再回来时,也顺便带回来一个新的王朝。


现在来说一说陈桥兵变的主角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出生于后唐明宗年间,据说赵匡胤出生的时候,赤红的光照满了屋子,奇异的香味久不散去,通体金色,三天才消散,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哪吒,据说他出生时也是手套金镯,腹有红菱,满地红光,满屋异香。古人总爱给著名人物编个不一样的出生场面。那我也无妨就暂且这样认为吧!


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战乱的时期,想必每一个有志的男儿都梦想着能够建立功勋,封官进爵。

二十出头的赵匡胤也不例外,于是他就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他先到随州,投奔他爸的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结果被董宗本的儿子给排挤走了。第二站,来到了复州,复州的防御史王彦超,王彦超是赵匡胤爸爸以前的老部下,这个人是个武将,一从五代到宋打了不少仗,算是一代枭雄,后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被辞退的就有他。


王彦超非常热情的招待了赵匡胤,赵匡胤一看这热情劲儿,想必是有戏,说不定能谋一份差事,但是王彦超招待他吃了一顿饭之后,就给他点钱给他打发走了。两次找工作都无果,这非常打击这个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的心。于是赵匡胤就陷入了沉思。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这些拒绝他的人后来都成了赵匡胤的臣子,如果他们不拒绝赵匡胤,他就不会去投奔郭威,就不会遇见柴荣,就不会当上殿前都点检,所以,命运自有定数。


公园948年,赵匡胤遇到了郭威,郭威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帝,再过几年,赵匡胤就会迎来他戎马生涯的高光时刻,赵匡胤跟着郭威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直到周世宗柴荣继位,赵匡胤才真正展现了他的骁勇才能。


后周显德元年,柴荣刚刚继位,北汉就与契丹联合南犯,柴荣当即决定御驾亲征,当时的宰相冯道极力阻止,他觉得新帝刚刚继位,朝中时局尚不稳定,再说了战场上刀剑无情,安全起见,皇帝还是在家安全啊!想想这时候的柴荣,年富力强。再加上他不是郭威正统的儿子,想必现在的朝廷中,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想必对他都不还是十分的服气吧!所以他要趁着这个机会树立威望,证明自己的能力。柴荣这时候说了一句足以并明他抱负的话“唐初,天下草寇蜂起,病史太宗亲平之。”他想当李世民,雄心壮志啊!他说完之后,冯道直接给他泼了盆凉水,“陛下得如太宗否?”你有李世民的韬略吗?有他的本事吗?然后冯道就被罢相了。


在这次抗击北汉军队的战争中,不仅柴荣这个新帝树立了威望,让所有人向所有人展示了她的真本领,也让赵匡胤真正走到了台前。我在赵匡胤身上看到了什么叫爱拼才会赢。


这个时候的赵匡胤已经执掌了禁军,柴荣做了一番部署之后,自己带着为数不多的精兵直奔潞州,最后在泽州境内,柴荣的军队与刘崇准备偷袭开封的军队直面相对。面对眼前的敌人,不知柴荣心中是害怕还是兴奋。打,柴荣一声令下,两兵交战。胳膊腿儿还没伸展开,就见北汉的军队就开始后退了,柴荣来不及多想,他乘胜追击,当追到巴公原这个地方的时候,漫山遍野的北汉军队突然出现了,而坐在人群中央的那个人正是北汉的皇帝刘崇。柴荣他们这才意识到是中计。这个时候刘崇一定以为自己将要胜利了,这个刚登基,屁股都还没有坐热的后周皇帝就要被他杀了。柴荣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军队,脑子里一定闪过了许多念头,必死无疑了吗?真正的猛士,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柴荣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坐在北汉军队中间的刘崇。柴荣的双手攥紧了马缰,夹紧了马肚子直接向刘崇冲去,他穿越层层的人墙,几乎是单枪匹马。好吧!既然免不了一死,何不直接与死对抗。说时迟那时快,当所有人包括刘崇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柴荣的直接站在了刘崇凡人面前了。刘崇逃跑了。


这时候的赵匡胤冲回后周的军队,抓住张永德要他占据高处向敌人放箭,自己带人去冲击敌人的右翼。樊爱能与敌人交手,眼看打不过就往后撤,北汉的军队四处溃逃,赵匡胤带兵一直追击到太原城下。他命人放火烧城门,然后带着人往里冲。胳膊上还中了一箭。这其中的细节暂且省略,这次之后,赵匡胤就被封为了殿前都虞候。这个时候的赵匡胤已经正式崛起了。

显德三年,征南唐直接冲进南唐军阵中,直取皇甫晖的首级;赵匡胤带两千精兵前往六合,在六合打败了南唐齐王李景达的军队。赵匡胤的战功这个时候已经立了不少了。但是这期间还发生了俩件事,让柴荣对赵匡胤这个人的品格有了新的认识。


在擒获姚凤之后,赵匡胤带兵入城,晚上,赵匡胤的爸爸赵弘殷带着兵在城门外想要见一见儿子,但是赵匡胤按照规定并没有给父亲开门,而是等到天亮才迎父亲进门,这是其一,其二是攻打南唐的时候,南唐国主李璟派人给赵匡胤送了三千两白银还有一封信,但是这些东西都被赵匡胤拿到了柴荣的面前。如果说在战场上的谋略叫才,那这无私的品格不就是德了吗!显德五年赵匡胤官拜忠武军节度使


时间来到了显德七年,现在的后周皇帝是七岁的柴宗训。此时赵匡胤奉命北征,大军出了开封城,行至二十里外的陈桥驿。大军停下休整,这一晚一个新的帝国就要崛起了。


这一晚的赵匡胤显得的格外轻松,一点没有边境被犯的不安,他喝了很多酒,喝了之后在自己的房间舒舒服服的睡去。此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之后的大宋宰相赵普,便拿出了一件龙袍。带着军中的高级将领直接把睡梦中的赵匡胤给拽了起来。想必此时的赵匡胤起床气还没有消,面前就跪了一片人,捧着龙袍要他当皇帝。赵匡胤推辞的说到,让我当皇帝,是你们自己贪图富贵,我可没有这样的不臣之心,再说了要是我当了皇帝,你们能听命于我吗!


地下的军官可不傻,他们当然知道后果是什么,他们现在已经是在造反了。如果不进行下去,回到开封就是一个死字,于是众将士回答“唯命是听。”


龙袍已经穿到了赵匡胤的身上,就是现在,在离开封城二十里的陈桥驿,开封城里的人还不知道等到天亮的时候,他们就是将成为大宋朝的臣民。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来了,龙袍哪里来的,行军大战,一个将军带龙袍干嘛!随时准备着造反吗?当年郭威被将士本赶鸭子上架当皇帝的时候也只是披了一件黄旗在身上,而赵匡胤的军营中竟然有一件正事的天子副,这不是太蹊跷了吗!还记得那句“点检做天子”的谶语。点检!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


柴荣知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把张永德给罢免了,随即就让赵匡胤当了殿前都点检。然后便有了今日在陈桥驿的兵变。所以这龙袍究竟是从何而来,是赵匡胤提前准备的,还是天上掉的,我想我们心中应该有个答案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加身的龙袍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