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济学》市场革命(二)

阿萌萌100天读书笔记Day55

故事是生活的必备品。

                     ——肯尼斯·伯克

阿萌萌

Part 1 市场革命

第二章 市场:欺诈的故事

        由来已久的欺诈型广告令消费者对营销语言有着扭曲的不信任。

        由古至今,营销人员促进销售的虚假宣传手段有两种,一种理性,一种感性。

1.理性传播

        传统营销理论有一个前提条件:人是理性决策者,面对重要选择时,人们会收集相关信息、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因此,想要说服消费者,应当真实、科学、有逻辑的进行传播。

        然而这只是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广告把修辞当作逻辑。修辞是科学的拙劣模仿。科学追求真理,而修辞只追求胜利。营销的本质是充斥着修辞辩论的公共论坛,在这一平台上,品牌试图说服消费者某个产品的性能胜过另一种产品。由于市场营销对修辞论点的滥用,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负面情绪和不信任,比以往更甚。

2.感性传播

        通过感性传播的营销手段,主要瞄准了消费者潜意识里的欲望和需求,进行强有力的情感感染,对于由此引发的伦理问题视而不见。实现情感操控的第一步是认识到主要情感只有两个——愉悦和痛苦。

        布鲁姆认为人类是本质主义者。我们对事物的反应受制于我们所相信的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愉悦还是痛苦,人们的认知而不是生理感受决定了体验的强度。由于愉悦和痛苦都是强烈的驱动力,在广告中创造这样的体验注定会成为有力的营销工具。

        不幸的是,对人性的洞察眼变成了诱惑和胁迫的手段。前者以愉悦体验为诱饵,怂恿人们采取行动,而后者以痛苦作为威胁,逼迫人们采取行动。


        而到了今天,这些手段不仅已经失灵,而且对人们是一种冒犯。

        那我们还有什么选择呢?情感操纵会激怒人们,修辞说法被当作胡说八道,那还能怎样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究竟如何拯救这场营销危机?

        答案就是:故事。它是最适合人类思维的沟通方法,并且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人与人的思维紧密相连。它将逻辑清晰的信息包括与情感之中,并用强大的附着力进行传播。

        精彩的故事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吊起胃口,最终产生意义深远的情感体验。故事能够唤起情感,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让我们感同身受,而意义深远则是因为主角的行为使我们洞悉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经济学》市场革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