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从阿米尔的成长历程得出的4个人生之道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本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背叛,忏悔与救赎的一生。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阿米尔成长历程中的4个点,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人生提供一种借鉴意义。
01 怯懦,让生命蒙上一层淡淡的阴影
本书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生于阿富汗的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但其实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阿米尔性格非常怯懦,这让他看起来唯唯诺诺,不敢承担。
两个少年在一起,每次玩闹闯出祸乱总是哈桑站起来承担所有,阿米尔则是躲在哈桑身后,即使这祸乱完全是他的所作所为。当他被恶霸阿塞夫欺负的时候,哈桑也总是挺身而出,即使只是一个仆人。
父亲对两个孩子的行为一清二楚,因此对于哈桑的勇敢,他总是万分怜爱和欣慰,他觉得哈桑得到了他的真传;而对于阿米尔,总是少了些赞扬和欣赏。因此,阿米尔的童年中有很多行为都是在博得父亲的关注和赞扬。
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拼尽全力奔跑,要以最快的速度捡回风筝,为阿米尔赢得大赛冠军。奈何在返回的途中碰上了恶霸阿塞夫一伙,阿塞夫命令哈桑交出风筝,被哈桑坚定地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哈桑受到了阿塞夫的侮辱。那一刻,阿米尔就在不远的墙角处。

正如辛尼加所说:所有的残忍都是由胆怯而产生的。
因为怯懦,阿米尔扔下了自己的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哈桑,亲眼见着哈桑被侮辱没有挺身而出,而是胆怯的跑开了。但是哈桑却是为了阿米尔的风筝承受了如此惨痛的代价。自此以后,他再也无法坦然的面对哈桑,那是目光接触之时,不得不低头的愧疚感。
怯懦,让人无法承受。
某次我坐在去北京的列车上,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有没有什么是非常后悔的事,如果时光重来一次,自己又会作出什么样的改变。想了很久,心中的答案是,如果时光再来一次,我想要变得勇敢一些。
小时候因为名字的缘故,被班里的同学起绰号,任何时候被碰上了,都免不了被奚落和被嘲笑。那时候的自己,只会低着头很无措,想要自尊但却又一动也不敢动。想起来会生气,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想要勇敢的站出来,向”所有人“开战,无论什么结果,我曾经都那么勇敢的维护自己,挺身而出。
就像席巴·史密斯说的:许多天才因缺乏勇气而在这世界消失。每天,默默无闻的人们被送入坟墓,他们由于胆怯,从未尝试着努力过;他们若能接受诱导起步,就很有可能功成名就。
如果是因为怯懦而退缩,那你一生都会后悔,因为在你的心里永远有个声音:我本可以。
02 嫉妒,让人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在哈桑受到伤害的时候阿米尔没有站出来维护他,除了自身比较胆怯意以外,其实还有深深的嫉妒心在作祟。没错,阿米尔是嫉妒哈桑的,虽然他是富家少爷,但是他确实嫉妒自己的仆人。因为哈桑赢得了他最想要的东西——父亲的关注和赞扬。

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但阿米尔直到后来才知道。父亲因为无法给哈桑应得的名分和环境,心里非常愧疚。看着哈桑勇敢的为人处世,像极了自己,心里又是自豪欣慰。所以他给与哈桑的关注,在阿米尔看来,就是过分的多。也许,他早就想找个事情报复哈桑一顿了。
如此复杂的心理感情,他错失了救哈桑的机会,从此哈桑的命运在悲惨的道路上一往无前。随后他因为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便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从哈桑赶出了家门,彻底离开他的生命。
嫉妒使人变得可憎,面目全非。
多年后,阿米尔说道:那就是我所想要的,要继续生活,要遗忘,要将过去一笔勾销,从头来过。我想要能重新呼吸。
哈桑虽然离开了,但是有关哈桑的那件事情,并没有随着哈桑的离开而烟消云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清晰。阿米尔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想要来一场生命的救赎。
最近很火的综艺《创造营2020》话题不断,其中原本人气很旺的陈卓璇因为嫉妒丧失了很多粉丝的好感。

第一次公演排名曝光之后,陈卓璇位居第二,也是一个很高的名次,但是她的目标是第一名,并且在发表感想时说自己特别讨厌二这个数字。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家都想往着最高C位前进。但是她后面又说,很多姐妹都拍了中插广告为什么自己没有,并且在直播中直言因为看到排名第一的小姐姐拍完中插广告回来,一下子怒从中来。
嫉妒心如此强烈,几乎到了处处针对的程度,非常不利于团体的和谐,毕竟出道的时候大家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的。这样的嫉妒败坏了很多路人缘,在最新一次的公演中,排名肉眼可见的非常靠后。
优秀的人从不嫉妒别人,因为他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情中没空抽身。
莎士比亚说:“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嫉妒不会使你变得更好,反而使你越变越糟。
03 透支信任,再也无法拥抱那份爱
阿米尔的忘年交拉辛汗告诉他,“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便动身前去正处于战乱的阿富汗,他要去救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亲侄子索拉博脱离苦海。
在阿富汗的某处监狱里,他见到了索拉博,同时也见到了童年时期的恶霸阿塞夫,他现在是当权者的一个小头目。要救索拉博,势必要过阿塞夫这一关。
阿米尔遭到了阿塞夫的虐打,这是他童年时期一直想做但是碍于阿米尔的身份一直未做的事情。好在索拉博从旁协助,他们最终一起逃离了阿塞夫的魔爪。

索拉博吃了好多苦,受了很多的虐待,对于来救他的阿米尔,充满了信任和依赖。阿米尔答应索拉博,一定不会把他再送去之前的地方。但是这个承诺很快受到了挑战,因为签证问题,索拉博必须先回到孤儿院证明自己的孤儿身份,才能被阿米尔领养。
但是索拉博对孤儿院那个地方有着深深的恐惧和阴影,当他请求阿米尔不要这样做的时候,阿米尔沉默了。索拉博知道自己必须要被重新送回去的时候,他绝望了。在被送走之前,他选择割腕自杀。
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虽然后来签证问题成功解决,索拉博也不用再回到孤儿院了,但是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念。之后再美国生活的漫长时光里,即使身边充满了温暖的人温馨的爱,他也不再露出笑容了。
透支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可怕的。
中国古代就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说。西周时期,分封诸侯。当受到外敌侵扰时,周王可通过点燃烽火,向各诸侯发送求救的信号,以期获得援助。但是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却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将点烽火当做儿戏,吊耍各诸侯国。而当真正的外敌入侵时,各诸侯没有一个前来援助,周朝最终灭亡。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04 承担,完成生命的救赎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长期的愧疚感让阿米尔备受煎熬和折磨,他必须通过自我救赎来让自己忘记过去,重新开始。因此这次,他抛弃了自私,抛弃了怯懦,勇敢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踏上了回阿富汗的意外重重,结果不定的救赎之路。这是他生命的必然。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如果我们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么我们将无法立足,你在别人眼中将会是一个不可靠,不靠谱的人。

一旦你选择了,那么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件事情做好,去承担责任,这已经成为现代人定义成功者的必备品质。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在匈奴垄断的北边地区打开了一道缺口,汉帝国的版图得以扩张,匈奴被大大削弱,但是这个过程其实经历了十多年。张骞和随从刚到西域之时,对各方面都不熟悉,很快便落入了匈奴人的魔爪。
匈奴人并没有杀害张骞,而是将他囚禁起来,一关就是十多年,久到汉武帝已经失去信心,认为张骞早已命丧匈奴人之手。但是,张骞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匈奴生活的十多年期间,他不但摸透了周围的地形地势,而且对匈奴人作战的优势劣势了如指掌。这就为后来的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因为承担,生命才显得多彩和有意义。
狄更斯说过:人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
05 写在最后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看完阿米尔的成长历程便了解:人生有些错误一旦犯过便永远不可挽回,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勇敢一些,去追寻自己的内心;宽广一些,潜于自我的修炼;坚定一些,遵守自己的诺言;敢于面对,承担自己的责任。
为你,千千万万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风筝的人》:从阿米尔的成长历程得出的4个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