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平仄和押韵来区分近体诗和古风?

有朋友提问:压韵不论平仄的七言和五言诗即可视为古风类诗,可以这样认为吗?你怎么看?

不仅仅是可以这么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则。

古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的规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是有基础格式的,这四种基础格式中首先要求近体诗每一句都是律句,而律句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用字平仄两字一换。

第一,平仄两两交替。

平仄知识我们这里不详解了,大家大概知道汉字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即可。唐诗肯定是以当时的古韵为主,四声中“平”为平,“上去入”为仄,我们可以根据南宋末的平水韵大致分析。

这个我们用俗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更容易解释。格律诗平仄关系正格中的“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如果关键位置的平仄出现问题,比如五言“平、平”,七言“平、平、仄”之类的,统称为“失替”。

第二,出对句平仄相对。

第一句是“仄、平”,则第二句为“平、仄”,第三句为“平、仄”,则第四句为“仄、平”,相互之间是平仄对应的。

我们称这为格律诗的平仄“相对”的规则,有了这个规则,我们在创作近体格律诗的时候写了第一句,自然就知道第二句要如何用相对应的平仄的字词来写了。

如果出现平仄不相对的情况,称之为“失对”。

第三,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要相粘。

这个也简单,其实就是为了保证音调的承续性,如“黄河入海流”为“仄、平”,那么“欲穷千里目”的关键位置平仄要完全相同,所以也是“平、仄”。如果出现平仄不同,我们称之为“失粘”。

“失替”、“失对”、“失粘”就是近体格律诗平仄的三大错误,出现了这三种情况,一般就会把诗作划入古风范畴。

押韵

格律中关于押韵的规则就是所有格律诗的韵脚必须是平声韵,而且中途不能换韵,必须一韵到底,押韵必须严格在同一韵部,不能出现邻韵通押,更加不能出现平仄互押。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就严重出律,不再属于格律诗范畴,而被归类到古体诗,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古风。

当下有很多人喜欢创作和欣赏古诗,而这种平仄格律的规则在欣赏古诗的时候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

我们不会平仄格律,是可以写古风的,这没有关系,但是一定不要把格律诗的一些称呼用语自行标注,自曝其短。

比如写一首绝句,想当然就在标题里面标一个“五绝”、“七绝”,看上去古香古色,却全然不管是否符合格律,这其实是闹笑话的事情。

平仄格律对诗词创作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要学习近体诗的创作,则是无法绕过去的一道门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从平仄和押韵来区分近体诗和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