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2006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映,每次,松子都如飞蛾扑火般扑向一段感情,她非常用力地去爱每一个爱人,可是最终却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小时候的松子不被父母重视,只能靠着做鬼脸博得父亲一笑,鬼脸之下,其实埋藏着松子对爱和关注的渴望,也奠定了她一生只为取悦他人、无底线讨好他人的性格。

松子的隐忍,她的逆来顺受,她丢掉了底线的善良,更加激发出她所遇到的这些男人内心深处的恶,只能让他们毫不怜惜她。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映10多年过去了,仍然引起广泛的讨论,于是人们说:与其讨好别人,真的不如先学会如何讨好自己。

前段时间,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复旦男博士,某科室研究所的科研天才,33岁就做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导,年轻有为。

这位理工才子婚后出轨了同科室的博二女学生,不仅送房送车送珠宝,还送博士论文、讲课PPT,甚至还送了5篇SCI,为小三倾尽所有。

网上有网友解释了5篇SCI的价值概念?

据说,国内985、211的博士毕业生,只要有一篇SCI的论文,就已经是惊为天人,更何况是5篇…

悲催的是,男博士抛妻弃子,倾其所有讨得小三欢心,一转头却被准备出国的小三甩了。更更悲催的是,还来不及治愈情伤,男博士发现,自己竟然只是对方的小四而已。

经受不住打击的男博士,吃了安眠药企图自杀,不幸中的万幸,他被抢救过来了。

刺激新鲜之后,婚外情,只能以一地鸡毛收尾。也希望幸运留下这一条命的男博士能够明白,靠着抛妻弃子、靠着送钱、送房送论文的讨好,是无法换来真爱的。

两个人的相处是一场博弈,是一场较量,想要携彼之手、白头偕老的确很难,但如果有的人注定留不住,那也没什么可惋惜的。

正如马伊琍在43岁生日时写的感悟一样:

“二十多岁,对手里拥有的一切,只想控制以求永恒,因而为未来的诸多不确定而莫名烦恼,错过些美好。四十多岁,知道凡人和事,没有永恒不变,一念阴阳。唯一把握得住的,便是眼前的时光。”

蒋方舟曾说: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意讨好的样子。

一个连自己都不肯讨好的人,怎能有力量去爱他人?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