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童年》:在别人的童年里审视自己

拿到《访问童年》时正值周末,我花了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著名作家李敬泽说,读完《访问童年》,他只觉得蒹葭苍苍。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但放下书后,也是各种想法纷至沓来。


IMG_20181223_203301.jpg

《访问童年》是作家殷健灵的最新作品。作者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选取了26个故事,组成了本书。这是一本讲述童年的书,但这又不止是一本讲述童年的书。

这是一本反映时代变迁的书。本书的受访者,年龄最大的已年近百岁,最小的还在读小学。他们的童年,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特殊时期直到现代,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对他们的童年的访谈,自然而然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来的时代变迁。这种从个人视角和个人体会出发的文字,恰恰是对正史的有效补充和修正。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具有它的历史意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民间修史吧。


IMG_20181225_063214.jpg

这也是一本关于人性善恶的书。尽管书中这些主人公生活的年代相差了几十年,但是,他们在童年时所面对的人性的善与恶,却都是相似的。不管在什么年代,坏人都是存在的,好人也是存在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在逆境的时候对生活绝望,也不会因为顺境而对生活失去警惕。

这更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和孩子阅读的教育之书。大人常常觉得小孩子的想法无关紧要,所以很少有耐心倾听小孩子想法的家长。但大人们不知道的是,因为自己的这种不耐心、不倾听,却造成了小孩子一生的负担。而小孩子也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很少能理解家长,从而把家长的一些无意甚至善意之举当成了巨大的伤害。


IMG_20181225_063245.jpg

这往往就是代际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明白了这些,才能弥补代际之间那条巨大的鸿沟,才能解决所谓的青春期逆反,才能获得家庭的最终和谐。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尽管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我们从来也没有挨饿过,父母还会经常想办法带一些好吃的东西回家来给我们。父母之间几乎没有过争吵,我们兄妹三人之间的感情也一直不错。我从来没有挨过打,也很少挨骂。


IMG_20181223_213423.jpg

所以,比起书中那些有着不幸童年的人,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也不时地以书中那些家长的所作所为来比照自己、审视自己,在儿子的童年里,我扮演对了自己的角色吗?

小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童年;等到我们长大后有能力了,却早已忘了自己当初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所以,人生的悲剧就在于,我们总说“把童年还给孩子”,但其实并不知道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timg (2).jpg

感谢《访问童年》,让我对童年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有什么欠缺的,我觉得书中还欠缺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不知道是因为作者采访的样本不够,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并不存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访问童年》:在别人的童年里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