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人只要有了真才实干,不受牵制才有出息

114童年》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童年》的作者是马克西姆·高尔基,豆瓣上16950人读过,评分7.7

不可否认——高尔基一定是我们学生阶段最耳熟能详的苏联作家了。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常常出现在考卷的填空题中。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读完了他的自传体三部曲。即便每一本都很精彩,哪怕是《童年》,读完的人也不多,就更别提后两本了。

当我开始看《童年》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不幸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亲人争吵、疾病缠身、家庭暴力、为了钱而互掐的日子竟然都是一样的。普通人的不幸果真都如此普遍普通,以至于当你没有参照物去对比的时候,还以为只有自己才最悲惨,殊不知大部分的不幸都是那几幕的演绎而已。

作为自传体的第一部,《童年》记录了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的幼年生活。自幼丧父的阿廖沙,被母亲带回到濒临破产、争吵不断的外祖父的家里。在这里,他不得不看着舅舅们为了财产倾轧、亲人斗殴的悲剧画面。高尔基用阿廖沙的眼睛,讲述了这种争吵不断又受人欺辱的底层人民生活。

外祖父卡什林经营着没落的小染坊,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恬不知耻,诡计多端,既陷害过高尔基的父亲,又不断残害自己身边的人。就连把他送回来的母亲,也改嫁去了别处。在外祖父的家里,年幼的高尔基对非打即骂的生活已司空见惯,只有温柔仁慈的外祖母会心疼他、照顾他。在我看来,高尔基在《童年》中想要表达的人生初始时的三种磨难。

第一,要看清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任何人都要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要切实感受各自家庭所带来的伤痛,穷人自有穷人的悲哀,富人也有富人的忧虑。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将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带来巨大的影响,凡是家里有孩子的成年人,都应该思考家庭氛围在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磨难是注定的,也是不可逃避的,这是第一种磨难。

第二,要认识人性的斗争和过程。有一句话叫“天使和魔鬼一直在争斗,而战场就在人心”,任何人都有自私贪婪、不择手段的“舅舅”,也会有性格粗暴、唯利是图的“外祖父”,大人之间弥漫着仇恨和勾心斗角,孩子的内心世界在环境的熏陶下不得不选择发展方向,也就是“选边站”,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究竟奉行着怎样的生活原则?人性的斗争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感触,这便是第二种磨难。人性斗争所带来的磨难是必然的,人生初始时,分析自己看到的人性,说服自己奉行什么样的观念,是第二种磨难。

第三,要从混沌中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意识到自身处境是件痛苦万分的事情后,就要思考如何从浑浑噩噩中走出来。学习也好,掌握真才实干也好,找到一条路冲出去,不再堕入仇恨和痛苦之中,才能走到人间去。


法律,就是习惯!人们在一起生活,商量好了,就这个样子最好,这就是习惯,于是就以此定成了法律!这就好比小孩子做游戏,先得说好怎么个玩法,定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律。

过了很久我才明白,俄国人总是喜欢拿生活中穷困潦倒的痛苦来消遣、戏弄,就跟孩子似的,少有因为不幸福而感到不好意思。在无休止的寻常日子里,痛苦就是节日,火灾就是消遣;平淡无奇的脸上,伤疤就是点缀。

人只要有了真才实干,不受人家的牵制才有出息。最重要的是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地做人,生活永不服输,要有一股永不退缩的冲劲!别人的建议可以听听,该干什么自己决定,只要对自己有好处就要不择手段地去做……

孩子,你要明白:人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要太淘气贪玩了!小孩子闹点恶作剧没什么打紧的,可是做得大过分把它们作为寻找乐趣的惟一办法就会讨人嫌!

外祖父那尖锐刺耳的声音通过窗口传了过来:“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你应该学会好好地活下去!”

怨恨是冰,见热就化

小的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蜜一一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他们尽自己所能做到的慷慨大量地丰富我的心灵。这种蜂蜜常常是航脏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识,就是蜜。

人间的事就像花边,织花边的又是瞎眼婆子

当你观察了几百个这样的人,你就会暗自感到安慰:原来受苦的人从来就是有的。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3.5

阅读触动星级:4

体验收获星级:3

个人实用星级:2.5

综合推荐星级:3.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童年》:人只要有了真才实干,不受牵制才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