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做什么? 愿做压力的过滤阀

女儿大班了,进入了传说中幼小衔接的阶段了,过来人不少,我常主动求教偷师,把大家的焦虑和经验揉一揉,试试理出点头绪来。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呢?希望我能一边整理,一边想明白。

01 想清楚要去哪里

感觉自己即将迈入一个快速滚动的仓鼠滚筒,在迈进去之前让我想想,我想要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希望我的孩子有健康的生活习惯,懂得照顾自己生活起居,关心家人朋友,会沟通能社交,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自己的审美,找到能让她得到放松愉悦的事。

希望她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爱阅读,多写作,内在自我得到充分生长。学科知识何其多,摸索和发展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其他的尽量把书读薄,抓住重点,掌握通识,过关即可。

希望她了解社会基本的运行规则,发现自己更适合在哪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有余力多关心国家和世界,爱护自然,扩展自己的视野。

知道了这趟列车要去开去哪里,接下来就是想想,要怎么去做。

02 父母先做准备

幼儿园以来,我就有关于幼小衔接的隐忧,一方面希望她有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另一方面希望给她做好启蒙今后不掉队。

后来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幼小衔接更多是父母的幼小衔接,父母利用好幼儿园三年的时间好好学习好好适应,帮助孩子更好地转入小学的生活。

我认清了方向,也没那么焦虑了,积极获取各方面信息,思想的准备越充分,以后应对各种情况的弹药才越足。

03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先行。他们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上学的时间是逐步提早的,老师说,这是让孩子们从时间上先和小学逐步接轨,有道理。

家长和孩子一样,也开始逐步适应这样的时间表,晚上几点上床,孩子才能精神饱满地自然醒,慢慢地在这一年摸索出来。

家里老人说,周末可以放松一点,看看爱看的电视,平时则安排紧凑,让孩子感觉张弛有度,得到放松充电,需要抓紧的时候也能抓得紧。这是好方法。

今年老师让他们写宝宝日记,孩子们对日期、上午下午这些时间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能够有序地去安排生活,回顾生活。

这是个有复合效果的好方法,还锻炼孩子上课记笔记、课后记任务的习惯,还教孩子如何总结和反思一天的生活。

放学回家,每天总是争分夺秒地安排日常生活、玩和学习。我告诉她一件件事情安排的顺序,尽量以半个小时为单位的颗粒度来安排事情,经常念叨一件事给多少分钟做完(理解不了就换算成她爱看的动画片的长度她就很好理解了),给她倒计时说还有多少分钟等等。让她进一步建立时间的感觉。

04 做好情绪管理 关心自我的发展

女儿是个情绪比较激烈的孩子,特别是弟弟进入叛逆期以后,家里随时随地爆发战争,让她不堪其扰,情绪容易失控。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引导他和弟弟相处之道,同时也顺便和她一起学习情绪管理。虽然我不是一个成功的情绪管理者,顶多算是和她一起学习的学友,但我们都收获很多。

相信把这些基本的情绪底色做好,才能让她在面对小学一年级,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安排的种种压力时,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应对,尽快获得身心的平衡。

学习情绪管理其实是一个内向观察的过程,它能促进孩子自我的发展,培养内观视角,相信以后会让她更善于思考,更了解自己,更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05 管理好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今后一切的基础,饮食有度,睡眠充足,依据节时养护身体,小病及时化解,养成运动习惯,多多亲近自然。

这些工作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摸索学习,慢慢地内化成孩子的生活习惯,让孩子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涵养充沛的体力精力。

06 相比学知识 习惯和兴趣更重要

说到幼小衔接,大家对语文、数学、英语怎么学都有一套好想法好做法,且跃跃欲试。

不过诚如独立教育媒体人沈祖芸说,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老师来不及、没空做的那些事。

既包括前面说过的那些,非常重要的还有很多过来人都念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像妈妈告诉我,每天给孩子布置一点小作业,让她形成这个时间段内专心完成任务的习惯。完成好再去玩。

也有其他家长告诉我,养成每天在书桌前学习一会儿的习惯。

她的网课老师告诉我,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问题学会去教材里找答案,学会向老师提问。

今年我感觉幼儿园老师也悄悄变换了策略,以前有什么任务都是通过家长群布置给家长,现在经常是孩子回来告诉我明天老师要求带什么。我知道老师在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负责的精神。

对我来说,我觉得体系化的学习很重要,能够整合芜杂的林林总总的学习内容,便于记忆和思考。希望可以慢慢尝试。

知识层面上,综合大家的建议和时间的限制,我计划让她把之前龟速进展的《学前六百字》学完,每天模仿写字多多练习手的灵活性,然后争取通过桥梁书辅助自主阅读,三不五时地听听唱古诗,和她一起品赏古诗的美,算是培养一种对古文的亲近吧。

把从小就做的亲子阅读坚持下去,和老师的宝宝日记相结合,培养她记语音日记,学会有条理地描述生活,逐渐引导她学会思考生活。这是孩子从小野人进化成人类的一个重要飞跃。

数学还是从生活入手,让她从生活中感受数字的用处和规律,辅以比较有趣的ai课和书本,继续培养数感。

英语继续把ai课跌跌撞撞地看完,争取运用到生活中。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层面其实资源异常丰富,有时候这也好那也好让我挺焦虑的。

后来我就整顿了下自己思路,决定充分利用好自己原来挑选好的材料,我之前就比较重视体系化的学习,所以有体系地坚持一小步一小步地学习,日积月累就会有效果了。

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她的好奇心,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她有点抵触时不强行要求学习,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多多引导,引导不成就作罢。

毕竟家长的任务不是当老师,而是做好老师的帮手。在她上手且学业难度加大以后,只有让她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向老师和书本请教了。而会推动着她向前的不可能是外部强制力,只能是她内心的兴趣和好奇心。

所以我经常会给她找些有趣的素材,借以激发她对广大世界的好奇,让她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07 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

除了是个个体以外,她还是家庭人、学校人、社会人。

让孩子多多参与家庭事务,体会动手的乐趣、家庭生活的乐趣。

鼓励她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沟通、社交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有机会多带她出门走走,多看多想,做社会的有心人,做关心身边世界的人,有机会也让她为他人和外界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学习阶段最终是为她走上社会做准备的,各种学科知识只是她能在职场立足、养活自己的基础,所以她还需要通过和生活的亲密接触,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和教训,是为阅历。

相信阅读会让她看清善恶美丑,现实世界会教她辨别是非曲直。

08 家长是信息探测器和压力过滤阀

以上每个部分,都需要家长费脑筋和亲身参与,但是目标是辅助孩子走上轨道以后,把主人翁的位置还给孩子。

家长还有什么额外要做的?

做个信息探测器,要多观察社会发展的趋势,多读多看多思考,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掌握好这艘大船的舵。

收集的资源和信息很多,不能一股脑地都端给孩子,要好好筛选过滤,把最必要的添加到孩子的任务菜单里。

尽可能多留点时间,给孩子放放空,让他们也有空自己去思考。

看现在的孩子,压力大到我们很难想象的地步,仔细反思,其实是成人面对世界的剧烈变化和快速进程,自己产生的极大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全都汇集到孩子这个终端身上。

我们太贪心了,希望孩子几十项全能,各个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仿佛这样才可以为孩子保驾护航。

但怎么可能呢,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全能,我们也有懈怠的时候,从而让自己休息休息再作战。懈怠、休息、有所不擅长对孩子能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所以希望我们多把时间精力投入在自己身上,处理好成人自己的问题,不让孩子在自己的压力之余,还要多背负来自家长的种种焦虑。

做他们压力的过滤阀,让他们这个小苗在适度的压力下生长,不要过早就被压断了嫩芽。

想了这么多,只有行动最珍贵。愿我们都能知行合一,在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陪伴孩子走过他们这和特殊的人生阶段。

相信过来人看到我们现下的焦虑会觉得不值一提,但身在其中又很难置身事外,毕竟每一场风浪都值得去亲自体验,与它撞个满怀。也很想听见更多来自你的好建议。

我是莫昀,我是俩宝妈,但不只是妈妈,反射弧偏长,内向的观察者,沉淀现实世界的“碰撞”,与你拓展思想空间的边界。及时更新请关注我的公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幼小衔接做什么? 愿做压力的过滤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