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模式(Decorate Pattern)

定义

 装饰模式指的是在不必改变原类文件和使用继承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不使用继承)

结构图
image.png
  • Component为统一接口,也是装饰类和被装饰类的基本类型。
  • ConcreteComponent为具体实现类,也是被装饰类,他本身是个具有一些功能的完整的类。
  • Decorator是装饰类,实现了Component接口的同时还在内部维护了一个ConcreteComponent的实例,并可以通过构造函数初始化。而Decorator本身,通常采用默认实现,他的存在仅仅是一个声明:我要生产出一些用于装饰的子类了。而其子类才是赋有具体装饰效果的装饰产品类。
  • ConcreteDecorator是具体的装饰产品类,每一种装饰产品都具有特定的装饰效果。可以通过构造器声明装饰哪种类型的ConcreteComponent,从而对其进行装饰。
例子

https://blog.csdn.net/a19881029/article/details/8980503

为何使用装饰器模式

  一个设计模式的出现一定有他特殊的价值。仅仅看见上面的结构图你可能会想,为何要兜这么一圈来实现?仅仅是想要多一行输出,我直接继承ConcretComponent,或者直接在另一个Component的实现类中实现不是一样吗?

  首先,装饰器的价值在于装饰,他并不影响被装饰类本身的核心功能。在一个继承的体系中,子类通常是互斥的。比如一辆车,品牌只能要么是奥迪、要么是宝马,不可能同时属于奥迪和宝马,而品牌也是一辆车本身的重要属性特征。但当你想要给汽车喷漆,换坐垫,或者更换音响时,这些功能是互相可能兼容的,并且他们的存在不会影响车的核心属性:那就是他是一辆什么车。这时你就可以定义一个装饰器:喷了漆的车。不管他装饰的车是宝马还是奥迪,他的喷漆效果都可以实现。

  再回到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ConcreteComponent类。在复杂的大型项目中,同一级下的兄弟类通常有很多。当你有五个甚至十个ConcreteComponent时,再想要为每个类都加上“ready?go!”的效果,就要写出五个子类了。毫无疑问这是不合理的。装饰器模式在不影响各个ConcreteComponent核心价值的同时,添加了他特有的装饰效果,具备非常好的通用性,这也是他存在的最大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装饰模式(Decorate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