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恢复霸气的战争——齐晋鞍之战纪实

1 战争的起因

春秋时期,晋楚等霸主大国与其战略同盟国,他们有共同的防御条约,在其同盟国受到它国入侵或攻伐时,盟主国就会组织出兵相救。这与美国现在与欧洲国家的北约、与亚洲的日韩、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同盟国协防条约,是大同小异的。

鲁国,在春秋时也算是不小的国家,它与周边的齐国一直有婚嫁的姻亲关系,但始终未能做到真心实意,以诚相待。齐国的东面是大海,将其东边的诸侯小国灭亡后,它就只能向西、北和南扩展疆域了。而其西南就是鲁国,西北是卫国,而北边和东南分别是戎狄和楚国。戎狄和楚国,都不是好惹的,它就只好时不时与卫鲁争夺领土了。鲁国,也想借助于诸侯联盟的力量,向齐国发动战争以抢回自己的领土。公元前591年,鲁国就向楚国借兵攻齐,因为楚国君庄王亡故,楚国没有闲暇顾忌,而这年冬天,鲁宣公去世,因此,在公元前590年度处理宣公葬礼和成公即位事宜,攻齐就耽误了下来。

图1 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地域图

鲁国未能伐齐,齐国想在鲁国新君即位、内政不稳之际,进攻和报复鲁国。公元前589年(鲁成公二年)二月,齐国君齐顷公率兵南下越过齐鲁边境,对鲁国进行攻伐,围困了鲁国的龙地(今山东泰安市博山县)。齐顷公宠臣卢蒲就魁率部攻城,被龙地守军俘获。齐侯让他们不要杀,表示可以求和,不再入侵攻打。可是龙地人不听,可能是他们得到鲁国朝廷的鼓励,还是把卢蒲就魁杀了,还悬尸城墙上示众。齐顷公大怒,亲自擂鼓,齐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三天,齐军就攻下龙城,接着齐军继续南下,进到巢丘(今山东泰安市东郊附近)。

卫鲁两国关系很好,卫穆公就派大夫孙良夫、石稷(卫大夫石碏四世孙)等率兵进攻齐国以救援鲁国。卫军与齐军相遇,石稷知道卫军不是齐军对手,硬攻肯定会失败。于是,他让孙良夫带兵后撤,自己留下来抵抗齐军。他为了安定军心,通告全军大批援军就在路上,正源源不断赶过来。齐军停止了前进,驻扎在鞫(jū音居)居(今地址不详,笔者推测,当在今山东德州与济南市之间)。新筑大夫仲叔于奚也率部救援,孙良夫得以逃生。卫国援救鲁国的计划失败。孙良夫撤到新筑(今河北邯郸市魏县南),来不及到国都向卫穆公报告战况,就到晋国请求出兵攻齐。

两年前,鲁国曾向楚国借兵无果,这次面临齐国倾举国之力来伐鲁,他们也只好向晋军乞兵,派大夫臧宣叔去晋国求救。

2 战役的经过

卫国孙良夫和鲁国臧宣叔来到晋国,他们都通过郤克向晋景公请求出兵,晋景公答应出兵救援,同意派出700乘战车参战。

据记载,在春秋以前,一乘(辆)战车一般配备有25人的军队(车上3人,车下配备22名步卒),而春秋至战国时期则一般扩大到75人(车上3人,车下步卒72人)。车上的3人中,一人为驭手,驾驭战车,站在左边,站在右边的人为车右,主要用箭射击敌军,中间的那个人则是指挥长(主将),指挥战车的前进方向。这个战车加步兵的战法,很象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装甲车阵,坦克或战车向前冲锋,步卒在战车的掩护下向前进击。

晋景公同意700乘战车,配备的人员就是52,500人的战斗力量。而郤克认为不够,请求800乘,士卒共有60,000人,景公同意了。

郤克点将出征,自己率中军,士燮代理率领上军(副级),栾书率领下军,韩厥为司马。晋军浩浩荡荡,向鲁国开赴过来。臧宣叔迎接晋军,为其作为向导,鲁执政卿季文子(季孙行父)率领鲁军与晋军会合,参加晋联军的还有卫大夫孙良夫及曹国小部分军队。

郤克对这次伐齐特别上心,因为他有腿疾,走路一拐一拐的。在三年前(公元前592年)的春季出使齐国,齐顷公在接见他时,用帷帐做屏风,让他的宫妃在屏风后面看他走路上台阶。宫妃们看到他那个跛腿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郤克受此大辱,勃然大怒。他当时就中断使节任务,立即返回晋国。他一回来就请求攻打齐国,只是晋景公不同意,他只好作罢。这个事情,诸侯国的人都是知道的。所以,鲁国和卫国来晋国求救,都是直接投到郤克门下而不是去见晋景公。这次,郤克终于等到了这个好机会。

晋军进入卫国境内。由于军中有人违反纪律,韩厥要军法处置。郤克听说了此事,想阻止韩厥杀人,他策马飞驰赶到出事地点,可还是晚了一点,等他赶到时,人已经杀了。郤克马上命令将死者之尸在军中示众,他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大家他是支持韩厥的。

不久,晋联军在卫国莘地(今山东莘县北)就追上了齐军。六月十六日,军队来到靡笄山(今山东济南千佛山)下。

齐顷公正等着晋军的到来,自从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主地位就一直不再为其它国家认可了,不同晋国打一仗,就难以重整齐国的昔日的辉煌。在晋军刚一驻扎下来,齐顷公就派人来请战,要求第二天早上就决战。

郤克说,“晋和鲁卫是兄弟之国,他们派人告诉我们,说你们齐国在他们的土地上撒野发泄。我国君派我等来此,我们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你们用不着再请战,我们自然是会兵戎相见的。”这正合齐顷公的下怀。

随行的齐国高固迫不及待,冲入晋军,举起石头投向晋军,并跳上一辆晋国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上,驾着战车在晋军营飞驰,并大声喊道:“我有的是勇气,需要勇气的,来我这里买!”

第二天,齐晋两军在鞍地(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摆开了阵势,准备决战。

齐顷公战车的驭手是大夫邴夏,车右是大夫逢丑父。晋主帅郤克战车的驭手是大夫解张,车右是大夫郑丘缓。齐顷公斗志正旺,他想速战速决,提出解决了晋军在吃早饭(注:《春秋左氏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剪灭此而朝食”),他马不披甲,一声号令,飞身而出,率军冲入晋阵。

图2 齐晋两军进军攻占路线图

齐晋两军厮杀起来,战斗异常激烈。郤克中了一箭,鲜血都流到鞋子上了,仍然不停地击鼓助威,指挥战斗。解张说他从一交战开始,箭就射穿了他的手和肘,他折断了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染成鲜红色了。车右郑丘缓也是英勇战斗,不停射杀敌军,击退围攻的敌人,遇到车受阻,他就下车推。三个人都是越战越勇。

解张说:“军队的耳目,就在于我们这辆车的旌旗和鼓声,前进后退,都听从旗鼓的指挥。我们虽然都受了伤,但披上铠甲,本来就是抱定必死的决心。我们受伤了,都要忍着,坚持战斗!”

解张说完,用左手总揽住马缰驾车,右手拿起鼓槌猛烈击鼓助威。他的马失去控制,一直不能停止地向前,军队也跟着战车向前冲去。齐军阻挡不住,连连后撤,霎时崩溃。晋军紧追不舍,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战斗的前一天晚上,韩厥做了个梦,梦见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明天交战不要在车两边。春秋时期的战车规则,一般情况下,主将站中间,驭手在车左边驾驭的。交战时,韩厥想起了他父亲梦中的嘱咐,就在车中间驾驭战车参战。战斗中,韩厥看到有一辆车上的旗帜是齐侯的,正在逃跑,他就急忙驾驭战车就追了上去。

眼看着韩厥的战车就要追上来了,齐顷公战车的驭手邴夏叫逢丑父快射中间那个人,他是君子,但在驾车驭手。齐顷公说,知道是君子还射,这是非礼啊!于是,他们射左边的人,他受伤跌下车去,再射车右,当场倒在车中,壮烈牺牲。这时,韩厥才知道是其父亲的在天之灵在保佑着他啊。

晋大夫綦毋张的战车被击毁,他要搭乘韩厥的战车。他跳上战车,站在韩厥的左右两边。韩厥用肘推开他,让他站在自己后面。韩厥俯下身子,把死去的车右放好,继续追赶前面齐顷公那辆逃亡的车。

前面车上的逢丑父与齐顷公乘机交换了位置。华不注山下有一个泉眼——华泉,他们将要到那里时,两边拉车的战马(骖马)被树木绊住了,车停了下来不能前进。而前几天逢丑父因睡在栈车里被蛇咬伤,手臂都无力,不能去推车。

这时韩厥赶了上来。春秋时遇到国君,都要致礼的。韩厥握着齐顷公战车的马缰走到马前,下拜叩头,捧着酒杯再加上一块璧献给齐顷公(注:这在春秋之后是要被判通敌之罪,要杀头的),他说,“在下不巧在军中服役,受鄙国国君派遣,来救鲁卫。我不敢逃避责任,勉强充当一名战士。我谨向国君禀告我的无能,且我缺少人手,只能自己承担这个职责。”他意思是他要俘虏齐侯了。

逢丑父正在车中间,这是君子的位置,他急中生智,叫在车右边的齐顷公下车去华泉打水。齐顷公心领神会,他快步跑到树林那边。这时,郑周父驾驭着国君备用车赶了过去,宛茂为车右,他们救上齐顷公赶快溜之大吉。

韩厥以为逢丑父就是齐顷公,押着他来找郤克,报告说他抓到了齐顷公,郤克大喜。韩厥把逢丑父押到郤克面前。郤克说,这不是齐侯啊!郤克在三年前出使过齐国,他认得齐侯,而韩厥不认得。听到郤克之言,韩厥大愕不止,他问逢丑父,你不是齐侯,那你是何人?

逢丑父说,我是齐侯车右将军逢丑父,齐侯就是那个下车去华泉取水的人。

韩厥恼羞成怒,这被耍得真是太冤枉了,他要求杀了逢丑父。郤克也非常愤怒,对逢丑父说,依军法,欺三军者,死罪。你冒充齐侯,还想活吗?

郤克命左右将逢丑父推出斩首。逢丑父仰天大笑说,“晋军听我说,从今天开始,就有冒充国君而使之免于祸患,我丑夫就是为免君难而被杀戮的啊!”

听他这么一说,郤克反而不想杀他了,他说,一个不怕牺牲自己而使国君免于祸患的人,我杀了是不吉利的,还是赦免他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吧。

于是,晋军赦免了逢丑父的死罪。

后来有人记载这段历史,题诗赞道:

绕山戈甲密如林,绣甲君王险被擒。

千尺华泉源不竭,不如丑父计谋深。

有人把华不注山称为金舆山,正以齐侯金舆驻此而得名也。

图3 山东济南华不注山

齐顷公逃出后,想到逢丑父尚陷在晋军中,就率部冲入晋军寻找逢丑父,这样三进三出都没有找到。齐军不让齐顷公继续寻找,簇拥着他尽快脱离战场。他被护卫着,从徐关(今山东临淄)接入齐国都。

晋军一直追赶着齐军,从丘舆(今山东青州市益都街道)地界攻入齐国,一直攻打到马径(在丘舆之北),眼看就要攻进齐都临淄,灭齐指日可待。

齐国已无力抵抗,只得献宝割让土地求和。齐顷公派遣一国佐全权代表自己带上稀世珍宝纪甗(yǎn音眼)和玉磐到晋军中求和。晋国郤克不愿意轻易罢休,他一定要齐侯母亲萧同叔子为质才允许罢战,因为当初就是让妇人们在帷帐后讥笑他,齐顷公的母亲说不定也在她们一起呢。

齐使国佐说,“让国君的母亲为质是不孝!如何能够以不孝来号令诸侯呢?那不符合道德准则啊。如果不灭齐国,让齐晋友好继续下去,那齐国的宝物和土地任凭处置;如果不允许,那我们只好收拾残兵败将,背靠自己的城墙,决一死战。不管是胜是败,我们都惟命是从。”

鲁卫两国大夫也劝谏郤克说:“齐国痛恨我们了,他们死去的都是宗族亲戚。您如果不答应,他们必定更加痛恨我们。如果您得到齐国的宝物,我们得到土地,又可以解除祸患,您的这个荣耀可就大了。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郤克于是答应了鲁卫两国的请求,他说,“我们奉国君之命就是来为鲁卫两国请命,只要有所交代使我们能够回国复命就行了,岂敢不惟命是从?”

七月,晋军和齐国佐在爰娄(今山东临淄)签订停战协定,规定齐国归还鲁国的汶阳之田(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鹏泉街道附近)。

晋军班师,在齐卫交界的上鄍(míng音明)(今山东阳谷县),鲁国国君鲁成公来到晋军驻地,鲁大夫禽郑出外迎接,对晋军的协战表示诚挚的感谢,赐予郤克、士燮和栾书三位主将每人一辆乘车(春秋时叫“先路”)和三命之礼服(卿大夫所授的最高等级的礼服),韩厥(司马)及司空、舆帅、侯正、亚旅等,分别接受了一命之礼服。

晋军回到晋国,士燮非常谦逊、低调,他最后入城。郤克去见晋景公,晋景公称赞这次救鲁赫赫战功:“这都是你的功劳啊!”郤克谦虚地说,这是国君的教导,诸位将帅的功劳,我哪有什么功劳呢?士燮、栾书去见景公时,也都说是其他人的功劳。他们这三人真是心胸宽广的君子!

3 战争的历史影响

齐国大败的原因,无疑是因为齐顷公的轻敌所致,他没有好好准备,急于求成,还吹牛说要打完仗再吃早饭,可以推测当时他的将士们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要求仓促出战,如何能够勇武应敌呢。

晋军这一仗,可以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扫八年前邲之战败于楚的阴霾,向诸侯各国展示,晋国重新站起来了,实力依然很强大。

从此,鲁国、卫国等更加跟从晋国,晋国在春秋争霸中又加了一分,为以后继续与楚争霸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但福祸所依,晋国的卿大夫势力也更加膨胀,晋国内乱也进一步加剧,加速了晋国的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晋国恢复霸气的战争——齐晋鞍之战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