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书摘

  • 作者: [美]史蒂芬·柯维
  • 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7-1

自我提升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一布鲁斯·巴登(Bruce Barton)美国前众议员及广告业者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面小镜子,反映出身边人的想法、判断和模式,每个人都从镜中获知自己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而社会之镜是由周围人的舆论、认知和思维决定的。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企业力争上游的道理也是这样。企业的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则反映出目标宗旨与原则。企业健全在于这四方面的平衡发展,否则原本有益的助力也有可能成为阻力。

第319页 · 2023-01-28


统合综效

要实现人际关系中的统合综效,关键是首先实现个人的统合综效。

以原则为中心会让我们变得真正完整起来。

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自然界是统合综效的最佳典范

生态学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界的统合综效现象:世间万物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些关系可以将创造力最大化。

第291页 · 2023-01-28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帕斯卡(Pascal)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及物理学家

读、写、听、说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移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销售方面也是这样。平庸的业务员推销产品,杰出的业务员销售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之道。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第277页 · 2023-01-28


原则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的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埃德温·马卡姆(Edwin Markham)美国诗人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已之失。

一旦爱被附加条件,孩子们就会认为自我价值只有通过比较和竞争才能实现。 现实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你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赢/输模式是这种合作的最大障碍。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 指导方针 可用资源 任务考核 奖惩机制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一般来说,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第234页 · 2023-01-28


情感账户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 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

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

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 很多人都倾向于主观臆断他人的想法和需要,觉得在自已身上适用的感情投资,一定也适用于他人。一旦发现结果并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就会觉得自己一片好意成了空,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黄金定律说:想要别人怎样待你,就要怎样待人。

注意小节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忽视礼貌,不经意的失言,最能消耗情感账户的存款。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正是这些小事。 人的内心都是极其柔弱和敏感的,不分年龄和资历。哪怕是在最坚强和冷漠的外表下,也往往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

信守承诺

守信是一大笔储蓄,背信则是庞大支出。

明确期望

目标期望不明确也会损害交流与信任。很多期望都是含蓄的,从来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过,但是人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事是心照不宣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

正直诚信

勇于致歉

无条件的爱

第214页 · 2023-01-28


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爱人之前,必须先爱自己。

独立是互赖的基础。

第213页 · 2023-01-28


授权 高效能的秘诀

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已最好的一面。

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

第192页 · 2023-01-28


重在身体力行。

就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它以原则为基础,切实地创造出一个核心模式;其次,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

第191页 · 2023-01-28


按照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只要能确定自己的第二象限事务(重要不紧急),而且即知即行,一样可以事半功倍。

第179页 · 2023-01-28


时间管理理论

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 第四代理论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

第176页 · 2023-01-28


独立意志

诚信的人格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这是对自已的尊重,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核心内容。

克服这种心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要有习惯二中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内心要有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大声说不

第175页 · 2023-01-28


当我们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生活将会不同。

若能先定目标,你的洞察力会大大改善。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习惯二“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Leaderhip)不同于管理(Management)。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具体会在习惯三中谈到。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如果缺乏有效的领导,即使是高效率的管理,也只不过像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拉开躺椅”一样徒劳无功。

我相信为人父母者也难免会走入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目的、方向与亲情。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则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制订个人使命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 这个核心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第133页 · 2023-01-27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而这些都属于影响圈范围。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

第117页 · 2023-01-27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社会之镜”(Social Mirror),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方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看自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Imagination”,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Conscience”,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

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

第101页 · 2023-01-27


团体的产能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你可以买到员工的体能,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智慧的源泉。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第90页 · 2023-01-27


效能的定义

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一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在生活中“重蛋轻鹅”的人,最终会连这个产金蛋的资产也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会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

不论权威式还是纵容式的管教,都属于偏重金蛋的心态,或想让子女依自己的规划行事,或想取悦子女,唯独忽略了那只鹅,即子女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自信心,而这些在若干年后对他们面临重大抉择和实现重要目标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87页 · 2023-01-27


“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l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真正独立的品德能够让我们行事主动,摆脱对环境和他人的依赖,是值得追求的自由目标,但仍非高效能生活的终极目标。

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单枪匹马实现最大效能无异于缘木求鱼。

只有独立的人才能选择互赖,尚未摆脱依赖性的人则无此条件。

第83页 · 2023-01-27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一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月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

宇宙飞船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地球引力,为此在刚发射的几分钟,即刚升空时的几公里消耗的能量比之后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消耗的能量还要多。习惯也一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根除做事拖查,缺乏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这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仅有一点点毅力,只做一点点改变是不够的。

万有引力确实强大,若是我们善加利用,可以利用习惯的“万有引力”让生活更有条理和秩序,这也是提高效率的必备条件。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但是这又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目标和规划。

第81页 · 2023-01-27


新的思想水平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2023-01-27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与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相处一定要学会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

教导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 倍。

第68页 · 2023-01-27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正如塞西尔·B。德米尔在他执导的电影《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中所揭示的:“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原则不是价值观。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不证自明。要抓住它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第66页 · 2023-01-27


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思维的力量

“Paradigm(思维方式”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

第59页 · 2023-01-27


但这种用“阿司匹林”和“创可贴”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

一方面,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色、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 我和桑德拉都相信,这个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就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

第56页 · 2023-01-27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 “不如常人”。

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 ;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第55页 · 2023-01-27


*此文档通过 滴墨书摘APP 导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