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后的思考

近日忙的不可开交,刚接过新班,需要处理很多事情。年级校长开会要求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做好暑期安排。

我没有开全体的家长会,而是根据分班成绩以及这几天的观察,邀请了八名偏科学生的家长来见面交流。

这次小型家长会,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在这次随性自然的聊天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感触颇深,发现了自身许多待改进的地方,也发觉到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困境。

图片发自App


所有的问题和困境背后必然链接着思考。我将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思考梳理如下:

一、关于开家长会

在家长会前一天,我分别找这八名学生聊天,了解学习、家庭情况,然后,又在手记本上记下简单的提纲:先自我介绍,让家长了解并信任我;其次,指明今天邀请家长来得目的——家长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学生,老师协助家长与学生做好暑期学习安排。

说实话,关于家长会,交流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准备,但远不够充分。

问题有:1.时间安排不合理。开家长会应明确具体时间,比如九点开始,八点五十至九点到即可。有些家长比较积极用心,早早来到干等着,有些家长迟迟不来,影响工作开展。

2.聊天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习惯性的站在较高的理论角度上去看问题,不能贴近实际,说话内容高大空,缺少具体的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我可以尽可能地给家长提出更具体可行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与学生相处两天的时间,我观察细致入微,也与学生作了简单交流,对学生的了解还是较为准确的。这一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二、关于家庭教育

与家长聊天才发现,这八名孩子中,只有明阳同学在家勤快、懂事,愿与父母交流,晴晴的性格也较开朗活泼,而其他六名同学普遍内向寡言,不喜交流甚至性格孤僻,缺少自信。

在交流中,我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要么意识不强,要么无计可施,习惯性地把孩子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自身不努力、父母没文化不会管教等等,表示无可奈何。

他们的一句无奈便堵死了我们家校沟通的渠道,你和他聊不下去!

另外,我还感受到,父母的思维方式、性情脾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而消极低落的情绪、不与他人沟通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长发展。

据调查了解,我班50人,父母有正式工作的孩子才10人左右,大多数都是经商、打工或是务农的家庭。我是农村务农的家庭出身,我能理解父母没有文化,不能辅导学习的事实。但是,对孩子的关心、陪伴是应该做到的。然而,这在许多家庭中却是孩子的奢望。

离异的,有二胎甚至三胎的,外出打工或经商忙碌整日不能回家的……诸多父母还是疲于奔波,为了生活而忽略了孩子。

鉴于以上认识,我想,家长会的开展不妨从家庭教育做起,与家长共同学习如何培养孩子,而不仅仅是谈学习成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会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