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上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凤凰新华主办的全民朗读大赛。来自江苏全省和部分外省的18名佼佼者通过一段段精彩的表现,诠释了人们生活中的真善美,抒发了对祖国、对社会、对职业、对亲人的美好情感,展现了朗读艺术的魅力所在。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读书正在成为我们的习惯,朗读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央视开播的《朗读者》节目,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董卿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是董卿对朗读者的注释,精辟而内涵丰富。

        董卿自小家教严格,父亲曾带给她“每天早上到操场跑一千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这些的童年“阴影”,这对于当时还是小女生的董卿来说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女儿。但正是父亲这种”魔鬼教育“,让她养成了独立、坚毅的性格。饱读诗书、坚持梦想成就了她今天的光辉。

        董卿作为《朗读者》的导演、制片、主持人,用博学的才华,丰富的情感,精心的制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份份深刻的哲理,也让我们充分体会了文字的美丽和朗读的魅力。”朗读,就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

张梓琳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姚明读海明威《真实的高贵》: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对于花,作家林清玄说: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而植物学家曾孝濂说:花是种子植物渴望生存和繁衍的,衍化出来的最狂热,最绚丽,也是最奇妙的表现形态。其实我们人是自作多情,因为花本意不是为人开的,但是人却能从花那儿得到了爱和美的启迪。

        这样经典的文学作品,加上一个个鲜活的朗读的人,在朗读者的平台上,绘声绘色地呈现了出来。我一个作家朋友曾经说过:作者笔下的文字,自己看着似面目可憎,可是被朗读者读起来,却变得鲜活而充满情感了,这或许就是朗读的魅力所在。是的,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需要有懂它的人来读出来,大声地或小声地读出来。

        一个个看似冰冷的文字里,其实蕴藏着太多的内涵、思想和情感。100个人朗读同一段文字,或许会有100种不同的理解,正如席慕容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创作原型就是作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棵树,可是这首诗经过读者的朗读,却被赋予了新的爱情的含义,使这首诗变得更加丰满和动人心弦。中华文字的奥妙无穷,需要我们认真去体会,值得我们用心去朗读。

        朋友们,捧起书本,把我们的喜怒哀乐,大声地,朗读出来吧!把我们的爱与哀愁,动情地,朗读出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