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03 | 活在当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转述师:宝木

武志红

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无常,是更大范畴的自由”,这是第三讲,题目是“活在当下”。

前两节课,我都讲到当头脑自我也就是自我1消失时,一个人会体验到和更大存在的连接,而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好体验。

既然如此,这必然会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主动地放下自我1,去追求这种体验呢?

人类有很多行为,有在追求这种体验的,有的是非常有意识的,有的是看起来在追求其他目的,但其实是在追求这种体验。其中非常有意识的行为,我想为你举一个例子,那就是苏菲旋转。

我们文章中经常引用鲁米的诗歌,他是生活在13世纪的苏菲教派的领袖,而苏菲旋转,是苏菲教派的一种修行方式,它的具体方式是:按照一种固定的步法,让自己不停地旋转,旋转时一只胳膊略高,一只胳膊略低,头也是有点歪的,但脊柱和整个身体保持着中正,旋转的方向不改变,而时间越长越好。

这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那这样旋转的目的是什么呢?苏菲教派认为可以用晕眩,让身体超越头脑控制的极限,当头脑彻底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时,意味着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刨除了头脑自我,苏菲教派认为那一刻你会碰触到更大的存在。

你想象一下就知道,这是挑战很大的练习。大多数人会非常眩晕,甚至会呕吐不止,并且也没什么可以看见的收获。但也有人通过这样的练习有了非凡体验,在相当程度上放下了对头脑的自恋。

在埃及等一些地方,你会看到苏菲旋转被改编成舞蹈,像是一种很美的仪式,通常是有人穿着白色的裙子在旋转,如果是一个团体一起旋转的话,那会更美。然而据说在非常严格的苏菲旋转中,人们会穿上裹尸布做的裙子,以提醒自己主动杀死自我。

必须要提醒你的是,这只是为你介绍苏菲教派这种有意识的去放下自我的一种练习,并不是鼓励你一定去做,而是想让你了解有这样一种形式,是否适合自己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判断。

我们课程之前一再提到的扫描身体练习,实际上是借鉴了佛学的一些修行方式,只是去掉了宗教和神秘的部分。一般的扫描身体练习,需要用打坐的方式,而我自己是习惯了平躺着的姿势,这可能会让这个练习打折扣,但因为我已经练习了十多年了,也有了一些效果。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发现,练习中我会碰触到不同层次的“我”。

第一个层次,就是武志红的“我”。当扫描身体进入状态,与身体有了基本的连接后,我会对武志红这个人的各种事情中的体验有了极为敏感的感知,那可以放大很多倍,特别是在各种事情各种关系中的情绪。

第二个层次,是要与身体有了越来越深的连接后会出现。这时,作为“武志红”的那个“我”像是消失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剧本开始自然出现,每一个故事剧本中,都至少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以及一份动力,而且主角可以是男可以是女,可以是成年人、老人或孩子,还可以是动物,并且他们之间的故事,是作为“武志红”的“我”都不敢想象的。这时,作为练习的“我”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抓到这些故事剧本,不然它们就会像流水一样,来了就走,瞬息万变。

第三个层次,我只在极少数的时候体验到,随着对身体的觉知越来越敏感,最终突然进入一种合一感。语言、思维和自我三者都消失了,那种境界不可描述,因为它的发生,就建立在语言和思维消失的前提上。并且,这时会体验到极度的愉悦。

因为有了第三个层次的体验发生,我才变得对扫描身体练习有点痴迷,每天都做至少三遍以上,可这仍然远远不够。

以上我讲到的这些方式,似乎都是距离生活很遥远。但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方式,我认为看起来是在追求另一种东西,实际上可能是在追求小我的死亡,例如极限运动。

我身边就有来访者和朋友对极限运动上瘾,而且他们从事的极限运动是类似于铁人三项之类的运动。有人认为自己是在追求这样一种感觉:当身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感觉自己就要被累死了,但突然间,一种巨大的愉悦和力量会升起,然后他们的身体像是重新恢复了似的,并且这时他们会有一种与周围世界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些感觉综合到一起,让他们很痴迷。

对此从科学的角度和生理因素来解释,应该是因为这个时候大脑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导致了人的愉悦感。

以上这些方式,都是很特别的方式,如果你从普通级别入手,最终想体验到一种极致的体验,通常要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不过,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试有意识地放下你的头脑,去和当下任何一个事物建立充满觉知的关系,让自己活在当下。例如禅宗会说,所谓修行,就是该吃饭吃饭,该走路走路,该睡觉睡觉。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你试一下就会知道。首先,我们简直时时刻刻离不开手机,做任何事的时候手机都在手中,这时,手机就成了头脑自我的一部分,挡在了你和当下事物之间。

我从2007年开始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第一次有了“活在当下”的意识,然后也第一次体验到了一点点什么叫活在当下。

当时,我是在家里吃完饭,正在洗碗。一个碗洗了三遍,竟然还没洗干净。对我自己来讲,我很注意“事不过三”,如果一件事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三遍,我就会有意识去觉知,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发生了。

当第三遍还没把这个碗洗干净时,我就启动了觉知,然后发现答案很简单,因为在洗碗时我充满怨气,同时脑子里在各种杂念,我的注意力根本就没在洗碗这件事上。觉知到怨气的情绪过程和脑子里杂念的思维过程后,我就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身体过程上来,就是去感知身体和事物的碰触,具体就是手擦拭碗的过程。

很快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身体过程上了。然后我发现,手擦拭饭渣的感觉,水龙头的水流流过手的感觉,竟然是那么好,我在此之前从未体验过。

可以说,虽然我无数次地洗过碗,可因为有自我1的情绪和思维,结果我从未真正体验过,活在当下地洗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次活在当下的体验对我影响巨大,后来我常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活在当下,而且也的确是受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影响,我启动了扫描身体的练习,在睡觉前或刚醒来时试着进行扫描身体,结果我就一直这么做了。

刚才这一段中,我讲到了思维过程和情绪过程对我的影响,让我不能活在当下,这可能会让你觉得情绪过程和思维过程都是障碍。它们的确是小我导致的一些防御,但它们都有巨大价值,下一节课我会跟你讲讲思维过程的伟大价值,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情绪过程。

如果把情绪过程视为情绪与情感,那么,情绪主要就是“我”在关系中的受损还是受益的结果,当“我”受益时,会有好的情绪;当“我”受损时,会有坏的情绪。至于情感,则取决于自体和客体间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当体验到敌意为主的关系时,就有恨,当体验到善意为主的关系时,就有爱。

虽然我们这周一再说“放下自我”,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一定要知道这是建立在我们专栏一再讲“内聚性自我”“成为你自己”和“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的基础上,而不是说,一个还没有形成内聚性自我的人,一开始就去放下自我,根本不要管自己的情绪情感。

相反,我们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情绪情感,去充分觉知它们,大胆活出它们,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是真实地展开了他自己,这是一切的开始。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怎么鲜明地快意恩仇过,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命题,很大可能不是放下自我,而是先活出自我。

今日得到
当头脑自我也就是自我1消失时,一个人会体验到和更大存在的连接,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好体验。
想要从普通级别入手最终想体验到极致体验,通常要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不过每个人都可以试试,有意识地放下头脑,去和当下任何一个事物建立充满觉知的关系,让自己活在当下。
“放下自我”是建立在“内聚性自我”的基础上。一个还没有形成内聚性自我的人要先活出自我,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情绪情感,去充分觉知它们,大胆活出它们,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是真实地展开了他自己,这是一切的开始。
划重点
当头脑自我消失时,一个人会体验到和更大存在的连接,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好体验。“放下自我”是建立在“内聚性自我”的基础上,一个还没有形成内聚性自我的人要先活出自我,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情绪情感,去充分觉知它们,大胆活出它们,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是真实地展开了他自己,这是一切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常03 | 活在当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