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开启万物的钥匙——同理心

        这周继续学习了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从第三课开始梁老师的课进入了第一个正式的模块——同理心训练。初看标题时,脑海里闪出的念头是“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吧,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估计是要特别的善解人意吧”,但当读罢梁老师的第一部分内容,才发现自己的认识是多么的局限,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错误。

      一、产品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产品要想成一个好的、成功的产品,它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是结实耐用、是物美价廉……都不是,最主要的是用户体验。产品是给人用的,想要打造一个好的产品,最终是要解决好和人相处的问题。

        二、可与人相处怎样才是最好的状态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热情或是顺从,那就是一种误区啦。不知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很热情对你特别好,可你就是时不时会从心里对他有种厌烦感。这就是因为他的热情打扰到了你,人都是有边际,如果一个过于热情的人,他会无意识的不断碰触你的边际,你就会心升厌烦,从而调动你潜意识里的防备。同样,一个过于顺从的人,你也会觉得无趣而忽视。因为他的毫无攻击性让你轻视,这种心理上的优势,会让你会变成一种消极性攻击,去不断践踏你们之间的关系。明显这两种都不是良好的关系,按照梁大师所说,最好的关系就是放下防备。

        三、之于产品什么状态才是最好的呢?

        既然产品是给人用的,那我们由人推产品,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呢!快手的宿华曾经说:“让产品自然生长,不要去碰用户,不要去打扰他们,让他们自然地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就是一种没有防备的状态。一个产品如果以教育人的方式存在,那它的受众必然是小的。正如一对小夫妻,如果都抱着改造对方的宏大理想,那必然是争吵不断,因为大家的防御机制都被唤醒了。试想一下,一个产品如果唤起了用户的防御机制那会是多么的糟糕。小夫妻到还能“床头打架床尾和”,但你用一个产品你会这样委屈自己吗?几次别扭后,估计早就弃之。让用户离不开你,又忘了你,才是个不错的境界。

        四、怎样才能让用户放下防备呢?

      (一)营造熟悉的感觉,因为熟悉你潜意识里觉得安全,因为安全就不会触发防御。我在想微信之所以成功,估计也是因为之前的QQ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微信和QQ有相似性,让人感到熟悉,所以当它推出红包功能后,大家才那么容易接受它。

      (二)占领用户潜意识,如果说营造熟悉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那占领用户潜意识就是一种主动进攻了。潜意识是个十分奇妙的东西,它无形无踪却又无处不在。要想影响它有两招:一种是在你童年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时的观念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最内在的感知、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催眠。催眠”这个词其实是来源自一个德语词汇,本意是“绕过防御”。在催眠的状态下人是放松的,防御系统处于休眠状态,这个时候把观点值入你的意识,你的意识系统会没有防备以为这就是自己本身的观点。许多广告也是利用了这点,通过高频次的重复,来影响你的潜意识,从而让你接受他想让你接受的内容,改变你的选择,让你以为在是你自己的自主选择。

      五、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一名好的产品经理呢?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产品经理,最起码要拥有以下几个素质:第一,能够清空自己。只有在创造产品时,能够把自己弱化,去接纳别人的世界观的人,才能让产品成为大家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你的产品。第二,善于让人放下防御的人。在做产品时你要把产品当成你的理想伴侣来塑造,她不需要锋芒毕露更不可咄咄逼,要温润如水、内含丰富。有时我在脑补如果让一位心理医生去做产品经理会是何种效果,估计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心理医生们通常都十分擅长让人放下防御进入人的潜意识。第三,对完美的偏执狂热。乔布斯之于苹果对完美的追求大家众所周知,像乔帮主那样的产品经理超级大ip,他的强势、他的伐断,似乎和放空自己、放下防御有点不搭,这样是我初读时十分困惑的地方。不过后来细想,其实他并不矛盾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放空和无防御是对用户和产品来讲,而乔帮主的偏执和专断是对设计和生产来讲。就相当于产品经理是个监理,他要对用户负责,要把他收集到的用户需求执行到位,就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和精益求精的强硬态度,这也就产生了产品经理看似矛盾的性格。第四,强大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础,产品人需要的知识面是十分广,一个拥有强大学习能力的产品经理就如海绵,可以吸纳自如。

        不论是放空、放下还是自负、偏执,梁大师都把他们归纳到了同理心之中。以我现有的认识感觉懂了可思极又似没懂。在产品的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只是刚刚开始,愿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一天我能豁然开朗,跃出我现有的格局,最终能打造好自己这一终生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把开启万物的钥匙——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