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我为什么离开WST

截至五月底,我离开WST满打满算也有2个月了。经历了徘徊犹豫、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到近期的归于平静,如今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总结这段经历了。写下此文,不是想痛斥老东家的不好,也不是在求内心的平衡,纯粹是为了总结自己这两年多的经历和教训,为以后成为更好的自己积累养分。

WST作为同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拥有较为丰厚的技术积累(或成为技术垄断)以及根深蒂固的行业资源(或成为国企央企独有的市场优势)。平台很大,拥有上千名员工和十余个部门,博士硕士到处可见,绝大部分员工都很聪明(为了避免自夸嫌疑,特说明我除外。))初入公司的半年里,学到了很多自己在小公司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如何更好得汇报工作、协调公司各部门资源、如何写出一个像样的报告、在大公司如何与同事相处等等。当初决定入职这里,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这个公司的平台,事实证明这里也确实提升了我的视野,导致两年后自己在mba的提面中可以获得导师的优秀评级,所以摸着良心说话,我很感谢这个平台带给我的高视野和大局观。

但每个公司都会各有利弊,WST也不例外。在有以上优势的同时,这里也有很多让人(至少让我)难以忍受的地方,这也最终导致了我的离职。任何决定,哪怕看似一时冲动,但也都会有历史原因的积累,区别只在于是否被当事人所觉察。时隔两个月后的今天,在相信自己可以保持相对客观和公正的前提下,在此总结如下几点:

1. 在陈旧的国企制度与市场竞争新要求的冲突下,新业务做得很被动,我的地位一直很尴尬。

WST作为半个国企,延续了历史的管理模式。公司领导层3年一大换,1年一小调,上层精神也会随之变动频繁。部门调整每年都会有,这也无可后非。但不好的地方是,作为底层员工,隔着一层层领导,对上层的决议总是知悉甚晚,没有准备时间。拿我个人来讲,我是上任领导班子为了满足新业务的扩张需求被招进来的,当时领导层信心满满、许诺各种资源,但是刚三个月转正,领导层就换届了,我所在的新业务组也由原来的“重中之重”变成“边缘业务”,基本就是你不去主动找领导,领导一年可能也不会过问一次的“尴尬”地位。这要搁在大部分私企,可能不出半年就会被砍掉,但意外的是,我们业务组就这样还存活了两年也不见领导有任何表态。直到最后我才稍微理解了这里面的规则:在WST, 每个人都是打工者,公司的支出和收入不会太大影响各位领导的腰包,所以这里闲人很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没有哪个领导会闲着没事儿来做讨人嫌的事情,除非有上级指示或者你做得太出格,否则领导不会让你滚蛋,哪怕你每天都很闲。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大恩惠”。这在我眼里,往大了说,就算个陈旧的国企制度吧。那么为什么又提到与“市场竞争新要求的冲突”呢?那是因为WST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最起码还是要接受公众赤裸裸的监督的,所以业绩不好看,脸面没处放。因此,就算领导班子频繁变动,但是大家工作表面上的目标和口号还是要市场导向和业务导向的。为了激励员工,每个季度也是要做kpi考核和自评的。这就尴尬了。前面说到我所在的业务部门很边缘,所以不难猜想,kpi打分肯定高不了哪去。虽然前期我还抱有一些天真的想法,以为那怕业务不是重点,但只要我工作积极主动,还是不至于垫底的。但是到了最后,看到自己的kpi排名,还是有些被泼了冷水的感觉。这时我才意识到,自身所在业务的重要性是前面那个1,你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后面的零。这种结果不能怪任何人,直属领导也需要平衡每个人的情况,可能其他人工作态度没你好,能力也不见得比你高,但是他所负责的工作比你更加不可或缺,所以打分也要比你高些,通俗些说,就算要末位淘汰,淘汰掉一个边缘业务的人,对领导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垫底的人非你莫属。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却不见棺材不掉泪,为此耽误了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精力。

2. 流程繁琐,氛围懒散,潜规则很多,工作进展困难。

流程繁琐:申请的个人电脑快离职了才给到我。公司又内外网限制,有了内网机,就不可配备外网,导致工作效率极低。跟领导沟通,对方说不着急,再等等。

氛围懒散:大部分员工工作都不积极,因为积极招人烦,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容易碰一鼻子灰,还容易工作越揽越多。直属领导都唯恐甩锅不及,你一个下属把活揽下,这让领导很不爽。

潜规则很多:说是有规章制度,但是一旦照做会发现根本行不通。很多时候,刷脸比走流程好使。但作为一个新员工,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你这些,你就碰壁去吧。

工作进展困难:一方面是由于业务边缘化,领导都不重视,你还指望谁去助力你。当然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找一个和你一样积极主动的员工,大家为了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奋斗。但是遇到决策性的事情,还是需要有个领导愿意为你担保的,而若领导都秉承多做多错,少做少错,那么你就回很难;二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欠佳。没有在进公司初期就抱上老员工和领导大腿,对公司规则和上层意图不知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了很多无用功;三是意志不坚定,容易为权威和他人意见左右。这个公司大部分人由于实质工作做得不多,生活过于安逸,普遍缺乏自信。很多工作方面的事情,你据理力争了,可能领导和同事就会屈从于你。但是我本身就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加之在公司抑郁不得志,更加自卑,过于讨好领导和同事,不敢坚持自己和提出反对意见,导致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过于小透明;四是不会表现,以为自己努力了领导就会看得到。以前自己所在企业规模较小,领导对每个人的表现都大体清楚。而在这个大公司,每个领导都要频繁应付各种会议和上层指示,底下又有数十个员工,不积极表现的人很容易被忽略。我一直比较忌惮给领导添麻烦,能自己消化的内容都自己消化,自己做的工作自觉不够好也没有向领导以恰当方式展示,所以导致自己的“出镜率”不高,领导对自己不了解,好事儿自然也想不到你。

那么总结了以上经验,自己需要提升哪些点呢?

第一、性格方面。

不要太追求完美、害怕犯错。既然是价值导向和成长导向,就要敢于争取,在错误中成长。很多事情都要先争取来再准备,不然就会错过时机。将机会拿到手里还有一半成功的机会,但不争取机会则连一半的胜算都没有。

不要太过害羞,要勇于与不熟的人交流。记得一本书中曾提过,大部分人都在担心自己的话题无法引起对方兴趣,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对方与自己主动交谈。所以不要担心别人对与自己交流没兴趣,哪怕简单打个招呼、寒暄几句、问些很傻的问题,也比憋着一肚子话却顾自猜想要好。重要的是先占取先机,了解对方的兴趣点和喜好,并以此为抓手促进进一步交流,从而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不要太过高调,哗众取宠。聪明人都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我以前为人过于高调,喜欢暴漏自己的野心和努力给平级人看,却不敢在领导面前正视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以后应该在平级的同事面前谨言慎行,多与领导沟通想法,做个职场聪明人。

第二、工作方面。

敢于争取表现机会。虽然领导习惯于任用好管理的员工,但是更会欣赏努力上进、拥有自己想法的好青年。以前的自己想法总是闷在心里,以后要多多表达。对于一些挑战,哪怕领导觉得你不行,自己在评估有一半胜算的前提下,多多争取,可以尝试与有相关能力和优势的同事合作,运用策略将工作做好。

多与领导沟通工作进度,请示意见。虽然领导工作繁忙,但还是要分阶段汇报工作进展。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列出要点、请示内容以及参考性解决方案,这一方面有助于自己所做的工作方向没有跑偏,另外也让领导知道你的工作状态,并加深对你的好印象。

减少对自身缺点的暴露。由于生性自卑敏感,总是下意识得说出自己的弱点,试图寻求他人的安慰。结果事实证明,职场上不会有人安慰你,只会利用你报漏出的弱点来压制你,领导也会轻视你。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但可以选择性多把优点展示给他人,这不是虚伪,而是求生的本能。缺点要多留给自己反思和改进,给别人看会让你更没自信,而且对他人对自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快速抓住重点,不要在细枝末节中浪费精力。我以前比较喜欢系统性得做事,往往忽略了真正的重点。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部署任务时会有自己独特关注的点。在关键点上没有做好,其他细枝末节再完美都白搭。所以以后要改变做事方法,先把关键点做好,再去修缮细节,切忌避重就轻。

第三、自我激励方面。

这几天阅读的《终身成长》令我很有感触。要相信凭借努力可以完善自己的不足,所以面临挑战,要鼓起勇气去尝试,在不断突破中找回自信。不要再逃避了。平时多读书,多向他人学习,而不是只看他人长处,抓住自己的短处不放。

关心身边事,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做成事情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配合。而且很多事情的结果好坏,也取决于这个结果是否匹配于环境。任何工作都不是理想化的一板一眼,都逃离不了世俗的标尺,所以要认清现实,在基本满足世俗的标准要求的同时,再去追逐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26 我为什么离开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