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001-郑伯克段于鄢 2019-03-22

内容概览

       这是《春秋左氏传》开篇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之前的春秋时期。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不受母亲宠爱的诸侯, 用计除掉自己母亲扶持出的, 想要顶替自己的亲兄弟;并发狠话软禁母亲最后又和母亲和好。

读书笔记

春秋时期离现在约2800年,语言习惯变化太多,比汉往后的文言文更难读。

1. “ 郑伯 ”的“ 伯 ”:周朝分封诸侯,爵位有“ 公、候、伯、子、男 ”。郑伯即为郑国伯爵。

2. “ 共叔段 ”:共,国名;叔,出自“ 伯、仲、叔、季 ”,依次为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小儿子。

3. 出俗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

读书感悟

1.  共叔段。之所以先说他,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他是个愚蠢的反面角色。共叔段在本文里描述不多,只是说他母亲很宠爱她,为他求伯爵之位不成后,又为他从兄弟那里求来越来越多的封地,最后自取灭亡。共叔段在这里完全是郑伯和他母亲的感人故事的配角,应该是作书之人觉得他行不义之事,还是个失败者,就没有多赋笔墨。共叔段徒有替兄之心而无换天之能,土地都是母亲从兄长那里求来的,他得到土地后没有精心经营,引导舆论,把地盘经营成自己的,结果郑伯军队一来,百姓呼应,自己很快就完了。如果他把百姓引导成只知道我共叔段,不认你郑伯,还是有机会和郑伯争位子的。但我猜如果他这么做了,反而活不到最后计划败露,毕竟一个向百姓施以仁义,拉拢人心的人,远比贪得无厌, 只会享乐的人可怕。

2. 武姜。姜太公之姓,加申国国君之女,她应该就是能说出 “何不食肉糜” 的贵族子弟。一生没受过苦,因为生郑伯时难产了就讨厌郑伯,喜欢另一个儿子 “段” 。虽然是个个例,但我相信天下间的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是不均等的,总会从内心深处偏向某一个。 但是像她一样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还是少见。

3. 郑伯。形象:有仁有义还孝顺。这篇故事里不管是不是把郑伯给美化了,郑伯都是一个睿智形象,深谙治国之道、人情事故。他真的不想除掉段吗?不,只是时候未到。下手早了,天下人会耻骂他杀亲兄弟;朝臣会认为连兄弟都杀,这种猜忌心理与之共事就是与虎谋皮;亲爱的母亲只会怪罪他无端杀了她的宝贝儿子, 只会更加讨厌他。然而纵容这个“段兄”就不一样了,他无勇无谋,只需在可控范围内让他膨胀,占得大义,最后再灭亡之,天下人谁会替他多说一句话!天下人只会夸他有仁有义,做事仁至义尽,母亲也不会怪罪他杀掉宝贝“段儿”,最后还不是要将无处安放的母爱落到他身上!

孔子说过春秋无义战。这篇故事的来源《春秋左氏传》整本书基本都在讲春秋时期大事梗概,应该不会开书第一篇就只是个母慈子孝的故事。估计在著书者眼里,这就是个权谋故事吧。

Ps: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希望大家和我互相讨论见解,我们都不要做独学之人。如果文中有什么幼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不要见笑,帮我指出来,一起进步,顺路弘扬一下国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感悟 001-郑伯克段于鄢 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