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之不普通又不特别的用法

        每天都要刷的必是清单,清单分类在工作与生活中起得特殊的作用,这一篇我进阶来分享一下自己清单的另一个维度。

        我定义按类型分类的清单是普通清单,而非普通类别就需要带有程度性质的划分,如大家很多都了解的“四象限”即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按完成效率的划分,也还有按采铜大神的收益值与半衰期结合划分,那些特殊的我用不顺手,只按“四象限”与“优先级”做了交叉的划分;

        不过说到这种维度的划分,要区别与“标签”的性质,十分推荐滴答清单是因为里面有个“智能清单”的功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能自动把定义条件按逻辑且、逻辑或的关系连接起来生成另一份新的清单,不过这需要高级账号的功能,但也十分推荐!

        四象限,我的划分是——

            ①急事:紧急+重要

            ②要事:不紧急+重要

            ③烦事:紧急+不重要

            ④杂事:不紧急+不重要

        这其中很多人都会觉得最大哥的应该是“①急事”象限,但实际我在跟踪处理的过程,发现这部分的任务也都还好,因为尽管去做就好了。但是这个“②要事”就隐藏着杀伤力,因为如果在这个“②要事”象限里停留了太多不紧急但又重要的任务,当时间周期达到了这些任务转换成紧急又重要的性质,直接跳进“①急事”里,那种焦虑感从头到脚的过来。所以我更多的是关注这个“②要事:不紧急+重要”的象限,经常去完成这里面的,保证在紧急前处理才轻松。

        除此之外我还使用一种辅助判断,利用优先级别单独生成一份清单表。这样可以帮助我着手把那些要砸脚的石头清理好,也能在高优先项里对整个清单有个大格局的分析,我想“事有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一部分吧!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有小伙伴看了这些清单的应用大为惊叹,表示也想这么管理自己的时间,但苦于不会就迟迟未能动起来。其实谁又是一睁眼就会这些的呢,也是在一个过程中慢慢摸索,然后慢慢一点一滴的修改最后才形成这么一个烂不烂就是它了的体系,这是一个“过程”,肯定不是“静态”的那种一蹴而就到达的,不然这罗马天天都能建成了!

        尽管去干,边做这些再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边调整,加上反馈的总结修修补补,有时回过头来再绕到前面去,诸如此类都是很有情调的事情。我下期的主题将分享罗马如何七年建成,也算是把这个GTD清单体系的长成做个交待吧,让小伙伴们明白这些东东真的是捣鼓了七八年然后才有今天的文章(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单之不普通又不特别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