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了,写文章还需要“中心思想”吗?

写作在近几年似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当年在课堂上老师教的样子有了明显的不同,互联网上的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文体也截然不同,既不是叙述文,也不是散文,也不算是议论文,更不是说明文,美其名曰:网文。更像新闻的写法,但比新闻更多了抒情,多了案例,多了观点。

许多小伙伴写文章时,走入了各种误区,比如追求那些为了爆款而爆款的写法。标题标新立异,吸引人眼球。内容开头的50个字情节曲折,仅仅50个字里信息量极大,蕴含各种冲突。因为这样的做法,符合平台智能推荐机制,也符合大部分网民点开阅读的情绪选择。

很多作家开始批判现在的网文,认为完全没有“文化”,恨不得划清界限,表明自己是绝不会写出这样“没水平”的文章的。在我个人看来,任何文体都与时代是有关联的,一篇优秀的文章,被大众点赞评论转载,本身也足以证明其中有它的魅力所在。

但无论文体怎么变,还是离不开“中心思想”,就算是一篇散文,也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而想要在自媒体上写出好的网文,同样如此,离不开核心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观点”。你想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什么?是决定这篇文章是否会火的关键。

01不要把自己的牢骚作为“中心思想”

我们在写一些热点时,很容易把它写成发牢骚。比如爱豆离婚了,写这件事情的时候会忍不住为爱豆发声。写着写着,就收不住了,这篇文章再火,也只能归类为键盘侠的口水文。

作为写作路上的长期主义者,每一篇文章都不代表我们个人的发声,而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能够为大多数人解决某一个问题。按格导的说法就是用送礼物的心态去写文章,送礼物就不是给自己写。所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立足用这件热点新闻来提炼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对大部分人有用。

比如爱豆离婚了,对于已经离婚的家庭,单身女性未来该如何更爱自己,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能够早一些去面对而不要走到离婚这一步等等,这些,都是对大部分人有用的“观点”。写文章的目的,不是写来为爱豆发声的,而是借这个事情写出对大部分读者有用的内容。

02观点越明确越好

如果一篇文章写得观点很大,感觉谁也能感觉有道理,但恰恰很容易让自己的文章流于空洞无物。

那什么叫明确的观点呢?比如看到一篇新闻是小学生留下遗书,不堪作业重负欲自杀。那么根据这样的热点写出来的文章,很容易写成批评现在的教育体系,认为教育需要改革,写着写着,就会发牢骚。自己的小孩或者朋友的小孩,在这样的体制下逆反了抑郁了等等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现在的头上的帽子叫“自媒体”(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媒体时代了,写文章还需要“中心思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