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米,中国最高!探访魔都“云上的书店”,对比谁才是最美书店

一想到要去探访刚刚开门迎客的“朵云书院”,对于笔者这个文青……不!文艺中老年来说就有点按捺不住的激动。不瞒你们说,其实笔者曾经是陆家嘴的常客,但这次还是毫无悬念地又双叒叕迷路了。唉!迷多了也就习惯了,古人不是早说过:“路盲遇见陆家嘴——冤家路窄”。眼看着“厨房三件套”之一的上海中心大厦近在咫尺,却找不到一条过马路的横道线,望着遥远路口的红绿灯,真是欲哭无泪。

百转千回总算来到了雄伟的上海中心大厦脚下,在安保叔叔(也可能是弟弟)和导引牌的帮助下,也终于找到了书店专用电梯厅的入口处。没想到还要排队和安检,又听说周末甚至要排两三个小时,还好笔者选了个是工作日。

大概也就十几分钟便进了电梯厅,每人手里发给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然后依然是排队听指挥。工作人员宣说注意事项,要求不可使用手机以外的专业设备拍照,提示乘坐高速电梯耳膜不适的话属正常现象等,最后才收走小卡片允许进入电梯。

电梯是专用的,除去1层和52层,再无其它按键。这电梯的确是快,笔者说时来不及思索,而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以至于快到让笔者来不及操作秒表计时,只好出来后问电梯口的工作人员小帅哥,小帅哥说大概接近一分钟吧,笔者很惊讶,问他确定吗,因为感觉上就一瞬间的事儿。他回答说:“差不多的,因为高度239米,52层楼,速度是1秒两层的样子……”

敢情这小帅哥的数学和笔者也有的一拼。后来查了资料,这个电梯的运行速度应该是每秒18米,上到52层算上起步停机也不到20秒。

然而,电梯开门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艳,毕竟上海中心的格局是写字楼,电梯厅无法改动,通往书店的入口也因此显得局促,需要第二次进门方才豁然开朗。

“看书向左,咖啡向右!”门口的导引员不断重复着。

去过上海中心大厦的都知道,大厦的玻璃幕墙是双层的,右面的咖啡厅其实就是通往外层幕墙的消费区,在这里有无敌的高空美景,所以这就是朵云书院开在高层建筑里最大的亮点了。

也因此,很多人是来拍照打卡的,并不是真的来看书或买书的,包括笔者在内。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逐步提高,现代书店在功能定位上自然也是越来越高。记得从前的新华书店,你进去长久翻书不买,甚至是要被营业员鄙视的。现在刚好相反,书店必须为那些整天泡在里面只读不买的读者“上帝们”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因为他们恰恰是书店服务在人文关怀方面的重要体现,自然也是其文化底蕴形成的重要标志,所以笔者本人就经常充当这样的重要角色。

说实话,作为一个书店,朵云书院在设计方面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据说设计师以“山水·秘境”为理念,视觉上呈现出山水画中的水墨黑白来表达情感。,其实就是分区做了黑白两色的书架和环境设计,黑色区域貌似比白色区域面积大一些,但白色区域本来就明亮,又做了敞开式设计,结果更显得开阔。相反黑色区域却被分割成不同主题更小的分区,不免使人略感压抑。号称2000平方的楼层面积,去掉双层幕墙和公共占比,实际得房率已经少得可怜,再加上这种布局,似乎并没有发挥出面积上的优势。

从内容方面看,朵云的产品定位是书籍、咖啡加文创。书籍是书店的灵魂,这方面朵云最大的特色是与豆瓣的合作,也就是将豆瓣高分图书搬到线下设置专区。另外还有个“伦敦书评书店专区”听说也不错,只是局限于笔者的英文水平,对此就不做评价了。

以上看法,主要是对比了国内这些年来开出的不少其它有品位的品牌书店,读者口味丰富了,对书店的要求自然变高了,撇开这一层因素不说,其实朵云已经很有态度了。所以呢,不是朵云不优秀,实在是别人太优秀!那么太优秀的都有谁呢?

诚品书店

从一家宁可连亏15年也要卖情怀的书店,发展成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诚品”的优秀是有历史积淀的。2017年7月,“诚品”创始人吴清友病逝,享年67岁。这位文化“布道者”的猝然离世,留给世人无尽唏嘘。今天的“诚品”,设计不错,但不是最好的;规模不小,但不是最大的,而她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很可能是最高的。

半山书局

要说规模设计上出众的书店,令笔者惊叹不已的,是一个很多读者朋友或许都不太熟悉的地方,那就是位于江苏常州的“半山书局”。

第一次造访半山书局,给笔者的感觉用一个字形容——震撼!三个字——太震撼了!话不多说,翠花上图!

但据说“半山”有个最大的问题,正因为设计与规模的震撼,文创类产品也多,上这儿来的各色人等不见得都是为了读书,不少是来看热闹闲逛的,甚至有些嘈杂。所以再次回到“诚品”的情怀上来:培养一个民族的阅读习惯,这才是书店最根本的人文关怀。

规模相对小巧的,笔者想说的不是前卫的钟书阁,而是有内涵的西西弗。

西西弗

因为规模较小,西西弗一般都是店中店形式,定位主要是两大功能,精品图书和咖啡,文创附加值较小。文化理念方面,西西弗推崇的是精品阅读。“坐下来看书”,虽然座位不多,但西西弗有态度,读者体验是:小但不局促,反觉温暖。

钟书阁

一个近几年的新锐网红书店钟书阁,给笔者的感觉是过分醉心于设计,不如西西弗“有温度”。当然,钟书阁在设计方面的确是亮点很多,规模定位也不算小,但可惜的是,感觉上不仅不够“暖”,似乎还有点“冷”。

猫的天空之城

下面最有温度的来了,那就是“猫空”,她也是规模最小的,小到像自家客厅。从2009年创始于苏州的平江路,到现在的10个年头,“猫空”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市”是猫空的宣传语,也是她带给粉丝们的情感寄托。“猫空”是一家书店,只出售小众的书籍,更“贩卖”阅读;“猫空”热爱并执着于原创,设计和纸相关的产品。“寄给未来”是“猫空”创造的一种明信片产品,被很多粉丝熟悉并喜欢。

在苏州的诚品,“猫空”是作为一个文创品牌入驻的。虽如此,但平江路总店却是来此地游客的必到之处。 “猫空”还有什么?对,在有些店里——还有猫。

大隐隐于市

书店,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也是让心灵避风的港湾。在你的城市,有哪些你喜欢的书店呢?欢迎分享给大家。

喜欢“书画文史哲”话题,可关注作者。

(文章系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更多精彩可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xdeldm
新浪微博:窥园斋-陈鸿雪

你可能感兴趣的:(239米,中国最高!探访魔都“云上的书店”,对比谁才是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