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风险认知:如何精准决策》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第一部分 正确认知风险

人们在风险面前为何显得茫然无措?

什么才是正确认识风险?

认知风险并不仅仅指识别已知风险,还指识别未知与不可预测的风险。

我们目前是如何应对风险的?

为防止危机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开发更好的技术,制定更完善的法律,建立更强大的政府机构。

如何能够避免下一次金融危机呢?

更严格的监管与更多、更优秀的理财顾问。

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呢?

建立国土安全部门,启用全身扫描仪,放弃更多的个人自由。

如何解决卫生保健费用激增的问题呢?

增税,合理化改革,发现更多的“标记基因”。

ps:这些举措不能说没有一点作用,只能说是隔靴抓痒治标不治本,除非带来大量的人力财力上面的浪费和起到稍微缓解症状的表面作用以外别无其他。

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

绝对风险

因为标准差是一个绝对数,所以它衡量的风险就是绝对风险,则标准差越大,绝对风险越大。注意绝对风险就是只考虑风险的情况。

相对风险

相对风险,则还应该考虑收益率,比如如果企业的标准差比较大,但是其收益率的期望值也比较大,则计算出变化系数较小,则说明企业的相对风险小,即虽然风险大,但是收益的期望值也比较大,则相对来说相对风险较小。

如何破?

一定要问:绝对风险增加了多少?

恐惧心理比恐怖袭击的杀伤力还要大

“2001年美国五角大楼9·11”事件中遭劫持的4架飞机的总死亡人数(246人)。事后一年里很多人不再选择乘坐飞机而是选择驾驶汽车出行,但这一举措造成了大约1600人在车祸中丧生。

ps:恐怖事件由于借助媒体的推波助澜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而又缺少对于事件客观分析详细解码,使人们无法确定,这就造成了恐慌心理。人类一般都有盲从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从而选择开车出行,殊不知这恰恰是弄巧成拙的事情。

ps:就是因为9.11事件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大量人员死亡事件,这个影响力是远远大于开车造成的驾驶事故,毕竟它不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所以并没有引起恐慌,也更容易产生强于9.11事件的严重后果。

在未知风险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认知风险需要人们有勇气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挑战权威,并提出具有批判性的问题,重掌自己情绪的控制权。这种改变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具启发性,让我们的焦虑更少。

少即是多

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会寻找复杂的解决方法。当此法不奏效时,我们会寻找更加复杂的方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这绝对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复杂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法。比如:从金融衍生品到税收制度,过于复杂的体系让人难以理解却容易被操纵,以致越发危险。

简单的方法却能让我们更加明智,去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ps: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核心规律,看待问题找到根源,毕竟准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成功解决了一半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练就认知风险的智慧

想要正确地认知风险,必须了解统计学知识,同时掌握直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只有具备这两种知识,再加上一定的好奇心和勇气,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

如何看待确定性?

追求确定性是认知风险的最大阻碍

对确定性需求较大的人更容易形成某种认知模式,而不愿意接收那些与他们的既有模式相悖的信息。

ps:确定性虽然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容易让人们陷入惯常行为的固定模式之下,不利于开拓创新。

我们如何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

就是了解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之间的区别。

必不可少的两套思维工具

风险

如果风险是已知的,想要做出明智的决策,你需要的就是逻辑思维和统计学思维。

不确定性

如果有些风险是未知的,想要做出明智的决策,你还需要直觉和睿智的经验法则。

如何应对风险?

风险可能是威胁,也可能是希望

应对已知风险

概率的三张面孔

频率

概率的第一个特性是计算。用已知数额除以总数可以得出相对频率,即概率

物理设计

概率的第二个特性是结构。

例如,如果色子的结构绝对对称,那么无须计算我们就可以知道掷出6点的概率是1/6

设计好的概率被称为“倾向”,靠运气取胜的游戏是其典型代表。这些风险是已知的,因为是人发明了这些游戏。

可信度

概率的第三个特性是可信度,取决于经验与个人印象等因素。

比起之前有过交谈的两个证人的证词,两个独立证人的证词可信度更高。同样,不认识被告的证人的证词要比被告的兄弟的证词可信度更高。

两种风险沟通工具

使用频率而非单一事件的发生概率。

使用绝对风险而非相对风险

应对不确定性

经验法则

经验法则或启发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定,虽然没有搜集什么信息,但准确性很高。

直觉

(1)它似乎比意识更快;

(2)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它发生作用的潜在原因;

(3)但是它很强烈,促使我们采取行动

直觉并非幻想、第六感,也不是千里眼或上帝的声音,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

凝视启发法

大脑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之所以称其为启发法,是因为这类方法只关注一条或几条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它要求我们学习如何在经验法则的帮助下应对不确定性。

不要将风险和不确定性混为一谈

两种主要的确定性错觉

零风险错觉

混淆了风险与确定性

盲目乐观,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就是因为产生了零风险错觉。

火鸡的错觉(或可预测风险的错觉)

混淆了不确定性与已知风险

如果同一件事之前发生过n次,那么这件事再次发生的概率为:(n+1)/(n+2)

已知风险模型会释放出错误的确定性信息,催生而非防止灾难的发生

如何正确取舍?

风险≠不确定性

针对已知风险做出的最佳决策,用于应对不确定性时并非最佳。

经验法则并不愚蠢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简单的经验法则比精确的计算更有助于人们做出好的决策

少即是多

复杂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法,应该先寻找简单的方法。

风险厌恶与防御性决策

风险厌恶

风险厌恶与担心犯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损失往往就裹足不前恰巧会弄巧成拙,不冒险,不犯错,就不会有创新。

防御性决策

防御性决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拒绝做决定或延迟做决定,它是以牺牲公司、纳税人或患者的利益为代价的。

错误文化

人们能够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他人学习和借鉴,以避免将来犯类似的错误。

如何避免防御性决策?

①弄清楚问题是什么?

②清晰表达自己诉求并虚心请教

③先明后不乱,前期规划好责任问题

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愚者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智者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事物,只有需要理解的事物。现在是我们理解更多事物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害怕的事物才有可能越来越少。

很多人都因不大可能伤害或杀死我们的事物而担惊受怕,但对危险的行为却十分偏爱

例如:我们为什么更害怕被鲨鱼吃掉,却没有想过会在去海滩的路上死于车祸?每年,全世界约有10人因鲨鱼袭击丧命,而死于车祸的却有千千万万人。

如果人类历史表明某些错误是致命的,那么我们往往不会从经验中学习,而会依靠社会学习了解自己应该害怕什么。

恐惧情绪的两种来源

社会模仿

害怕别人所害怕的事物

别人怕什么,我们就怕什么

这个简单的原则可能会保护我们,也可能会让我们害怕本不该害怕的事物。

文化差异是人们害怕某物或对某物放心的原因

ps:盲从,随波逐流。

生物性准备

根植于基因中的恐惧,它能让我们快速“学会”对人类进化史上的危险情况产生恐惧感。

通过生物性准备来习得预设的恐惧,其过程如下:

预设的恐惧→其他人表现出这种恐惧→习得这种恐惧。

与通过试错法学习不同,这种预设的恐惧人们很快就能学会,往往一次即可。一旦学会,便很难改变。人类的很多恐惧都早已在基因中预设好了,其中包括害怕动物(如蜘蛛、爬虫),害怕物品或事件(如空旷的露天场所),害怕某些人(如面目狰狞或反社会的人)。

自控力是对抗焦虑情绪的最佳利器

内部控制:专注于技能而非外表

自我控制:擅长进行内部控制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好,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尝试重新专注于内部目标,摆脱对日常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过度焦虑。

ps:自我控制、内部控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恰恰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 正确应对风险

解决问题就要不断地描述问题,直到解决方案显而易见

ps:找准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解决一半问题的表现形式。

简单安全的投资之道(风险其实也意味着机遇)

①把1/3的钱投入股票,1/3的钱投入债券,1/3的钱投入房地产,这是前文提到的1/N法则。也就是说,把钱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到股票、债券和房地产中。

②攒下20%的钱,花掉80%的钱。这里的“攒钱”是用于未来的投资。

③尽可能使投资多样化,并且要多于专家推荐给你的投资方式。

这些法则并不总是最佳投资策略,但是它们会指引你、保护你,不会让你损失惨重。

几条行之有效的生活决策法则

决胜点球大战

如果你是技术娴熟的体育健将,你一定不要过多地思考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如果你是新手,你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专业技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只要让专业选手的意识思维受到干扰,他的表现就很可能会变差。

点餐法则

假设你坐在一家以前从未来过的餐馆里,服务员把菜单递给你,你会如何点餐?

问服务员,如果他是客人,今晚会在这里点什么菜?

其他4个经验法则

满意法则

选择你碰到的第一个令你满意的选项,想着“这个已经足够好了”。

听取建议

不要打开菜单,在一家高级餐馆里,你可以听取服务员或美食评论家的建议

效仿同伴

不要打开菜单,看看一起就餐的人中谁来这家餐馆的次数最多,然后点他曾点过的菜品。

习惯法则

不要打开菜单,点你每次都会点的那道菜即可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知道的风险知识

目前在卫生保健体系中,共有三个定时炸弹在滴答作响。医生并没有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因为他们:

(1)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自我保护,Self-Defense)

(2)不懂健康统计学(数学知识缺乏,Innumeracy)

(3)追求利益而非医德(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

我们将其称为卫生保健体系的SIC综合征。这三种症状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卫生保健体系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从哪里获取正确的医疗信息?

免费使用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

免费查看病历

免费阅读医学期刊

自主决策:把生命和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预防是人类远离癌症的最佳方法

事实表明,及早发现并不能赢得对抗癌症之战。最佳的抗癌方法是预防癌症和发现更好的治疗方法。

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让你远离癌症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生命和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简单法则应对复杂的风险世界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风险就是可以计算的:

不确定性低:世界是稳定和可预测的;

可选方案少:需要评估的风险因素不多;

可以获得评估各可选方案所需的海量数据。

如何进行风险沟通才能避免恐慌?

媒体的一种伎俩就是利用人们对风险的恐惧心理,将可怕的灾难置于头条,而不管它们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以此来增加销量。

ps:媒体或者政府部门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说明不确定性,将其与已知风险进行比较,向人们解释应该怎样做。

公众也要学会适应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恐慌。

媒体越是大肆渲染某种健康方面的风险,你真正面临的风险就越小。

第三部分 人人都应补修风险课

风险社会需要普及风险教育

从孩子到成年人,都应该掌握认知风险的技能

风险能力课程包括

三个主题

识别健康风险的能力;

我们抵御癌症的最佳武器就是让民众学会正确地认知风险,了解各种健康知识以及心理学原理,掌握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然后从行为习惯上养成正确的做法,大大减少患癌概率。

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

教会下一代如何正确理财,他们才不会那么容易被人利用。让他们懂得基本原理,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酌情选择理财方案。

识别数字媒体风险的能力。

识别数字媒体风险的能力是指,对数字媒体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能识别其中的风险,并能做到自律。

要想识别数字媒体的风险,我们需要对与数字时代相关的事实和心理学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种技能

统计学思维;

统计学思维是一种数学能力,比如理解降水概率

经验法则;

经验法则有助于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风险心理学

风险心理学关注的是情感和社会力量,可以引导个体或群体行为。

孩子们长大后会成为成熟的公民,他们善于提出问题,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学校都应该秉持的两个教学原则

教授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给他们必要的认知技能,而非抽象的理论和方法。

如果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教授抽象理论为主要目的,就需要清晰的表达、能够亲手实践的工具和睿智的经验法则。

不要为考试而教,要为生活而教

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和对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

后记总结与感悟

什么事情都是两面性的,科技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陷入了盲从,不独立思考的漩涡里。

生活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如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又比如2020年的新冠状病毒。而面对这些黑天鹅事件如何在不确定中迅速恢复并试着从中获益是当今社会人人亟待要掌握的刚需能力。

在确定风险领域内刻意练习专业技能提高正确率;在未知风险领域利用直觉进行决策,而运用直觉的前提也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熟练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要防范风险厌恶和防御性决策对自我带来的不良影响。

虽说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相比之下防范于未然才是重中之重。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其有辨别能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良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若秋《风险认知:如何精准决策》读书笔记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