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尽处,植春于心 ——贺永刚九月诗歌赏析

苍茫尽处,植春于心

——贺永刚九月诗歌赏析

贺永刚的诗观是诗歌是语言下的爱情。我想,这里的爱情是广义的,诗歌为爱而生,而诗人本人一定有一个美丽的信仰存于心底,并用诗性语言讲述他对世界的爱与体悟。近日有幸得以品读贺永刚九月份的诗歌十余首,读后颇有感触:温暖的诗意让我忘记了九月开始的薄凉,温婉大气的诗风笼络秋的高远与苍茫于襟怀的热情,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诗语鲜活有新意。

(一)苍凉世界,唯爱是温情

九月,似乎是一个节点。光阴行至此,即将冬眠。时间至此,我至何处?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抑或青海长云毡帐前?无论哪里,九月都会给予世人一个更高远的天空,秋正将苍穹一点点举起。

所有抵达,都有天空

所有梦,翅膀,夜和晨 都需要天空

而你与我 指认的一丛湖泊

我们转身面对的秋天 和天涯

都有天空罩着

天空无所不能。一面天空的母亲

无数天空的爱情。肉体凡胎

种子与植被 我们在尘世生活

都只是为了获得天空。天空啊。

《天空》

天空,是仰望,是理想,是梦飞翔的地方,是翅膀想要超越的地方。然而,谁能够超越它呢?它是不是在高处藐视尘世芸芸众生呢?求之不得的天空啊,你可知,孤独的人才看天。天,真的很空。那云,也是抓不住的存在。天也知道,人们说起它的时候,关心的是地上。所以,天,空荡荡的。苍茫。总是在三春后。

落入秋天 我更加坚定

看它 看经过的时间 地点 人物和事件

从混沌的绳结中抽丝剥茧

我开始顿悟 人生落入薄凉

《琢磨》

每个秋天,都是人生的一次总结。“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你顿悟了吗?哪里又有什么顿悟,顷刻的澄明是从一段混沌中抽离的。最好的顿悟,是悲悯自己,给自己寻一份真真假假的天空。

仿佛,一切 都有日出

都有宽阔 都有秋水

粼粼的微芒

《琢磨》

“一切,都有日出”?对此,诗人是不确定的,这种怀疑是经历了生活的无常与坎坷后的彷徨。人生有多少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呢?前方是充满变数的,只有来路不可逆,却也只有来路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回望时,纵有泪,也脉脉含情。因为母亲在来路的始点摇着她的红丝巾。诗人在九月的生日里,想起母亲。

九月没有大风,没有大雪

刚刚中秋的月 稳妥地把圆

挂上门楣 今夜便有满

照你回芳华。

今夜 我要与你互换身世,母亲

今夜要把你插上山坡 每天开一朵花。

那么多日子 那么多花,挤满山坡。

而此刻,我要代替你跌坐在,

花丛里,挨个指认她们。为每一朵花,

安排一个春天。

母亲不在身边,诗人与母亲的团圆要托这仲秋之月了!虽然只能借月诉相思,但是,想到母亲,诗人的情绪是饱满的(这样才可以不负满月吧),乐观的,他要带母亲重返芳华,为她安排群芳争妍的春天。七十六载,“那么多日子,那么多花,挤满山坡”。而此刻,诗人在花丛里,指认母亲的岁月。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我想诗人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要苍茫之处,植春,于心,于诗。

(二)诗语生花,再造温情世界

九月,繁华凋落的时节。枝折花朽,落木萧萧。“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是元朝文人徐再思的词句。读到这两句,我感到了语言的力量和好文字的感染力。它们指认,它们强化对世界的感知,指引情绪和情感。徐再思和许多诗人一样,写了秋天的寂寥与悲伤,而贺永刚和许多诗人不一样,他要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一个不悲伤的秋,或者说,他要将人们的目光指引向别处——稻穗:

做最好的稻穗 把金黄 举到天空

让天空 盛满稻香 盛满浩荡

(风从天上来)

而一束低头的稻穗 成全九月

让枯萎的山水 每一块空虚 每一声秋雨

都有故乡,和远方

明天打开窗子 放牧蓝天,和白云

明天祈福 让一束稻穗生养更多的,

小稻穗

明天启程 找出词语里

那一丛丛寺院,与桃花

《稻穗》

贺永刚说,诗歌应该追求阳光、唯美、鲜活。我读到上面五行时,想到了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细品时,诗人的这几句,比海子的诗句更亲近。窗子在眼前,稻穗在低处,而词语,诗人已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寺院幽深,桃花静静开。

词语打开世界,普通人走入,走出,体悟,感受。诗人用词语布阵,又用词语解锁,用一生的时间,用词语观照肉身,用肉身检视词语,赋予世界新鲜感。《偷》这首诗可谓令人兴味盎然。

当一个词 从阴到晴

我在走向贬义的反面 黑暗的背面

提一盏月 照顾有些磨损的,失语的,窗棂

偷吃。尺水兴澜 兴趣 小调皮簇拥可爱

不妥协 不交出自己

偷窥。不愿被一棵小桃树发觉春色美妙

偷情。陷阱摩擦陷阱,我摩擦你,就好像

无助摩擦遮掩

偷懒。与沙发相交,与办公室相切,与人事

相离

此刻,我在直线与圆的关系里

偷生

我只愿 一个人,悄悄,活着

开门 不惊动风,走路 不惊动蚂蚁

爱着,不惊动故乡,和,母亲。

《偷》

这是一次巧妙的陌生化。诗人要通过陌生化引发读者的新鲜感和兴趣,这也是诗人给读者的饷食。“偷懒。与沙发相交,与办公室相切,与人事/相离”,诗人赋予词语不同寻常的内涵,赋予生活姿态以诗意生态。

写诗,“献出虔诚的自己”,诗人都是有信仰的。贺永刚的信仰就是热爱。

不是祭 祭祀 祭奠 拜祭

花朵向上的部分 我用来给你

光色 芬芳 都是春天的 都是你的

凡是生动 激起热爱荡漾的这些波动

凡是山河 凸起秀峰凹下瀑泉的那些起伏

都是花开 都是奉献给你的景致

献花。献诗。献出虔诚的自己

你我来到尘世 两手空空

手 脚 头颅 美颜 汗水和泪水

都是人间的恩赐 都是献花

所以必须珍惜 必得把最后,最好的世界

献给世界 把诗歌献给善良 把灵魂

献给花朵 把早晨献给未来

《献花》

(三)组诗《苍茫尽》简析

词语是诗人与神灵沟通的材料。屈原的追问,杜甫的飘零,李白的明月,诗人给时代、生活和生命以自己独特的注脚。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贺永刚也不例外。否则他就不会在九月创作这5首题为《苍茫尽》的九行组诗。但是,贺永刚的寂寥是与众不同的,他对九月有独特的心灵感受。他的性格气质、生命经历、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等,都使他的苍茫与别人不同,那就是,在苍茫尽处,他用诗心植了一颗春心。

苍茫尽(九行组诗5首)

我开始治疗沙漠 该用的胡杨

和柳 雨水和泪水 都得用

撒下去 风摇起 万顷碧涛

褪色的天空 把蓝天褪成白云

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还停在十八岁的叙事里

如果可以 请停下沙漠停下狂风沙

苍茫尽

我要在岁月对岸 重新给你春天

很多斑驳安排在梦境

点点锈迹 与清晨的泪水 相互安慰

立秋的人间 我该有多少未了的春事

直到挨过夏 依然不敢分唇 启齿

风向高处 拔凉旷野

灯在低眉 按住孤单的坐起

夜晚把我与人群分开

而苍茫尽

我要在爱情那一头 与你重新春天

让山峰坚持高耸 让秋霜坚持高洁

借一朵菊 与重阳 共侍沧桑

要么爱 要么恨

这人间多少往事需要故里

多少青稞需要祖国

你我在起起落落里 努力保持从容与淡定

究竟是怎样一种姿势 要耗尽我们一生

而苍茫尽

你需要的花期 正通往我的春天

深与夜 二者用力 阻止我

抵达晨曦。而一张机票带来飞翔

迟到的花期终于把,秋日错乱成春朝

一只咖啡丢失了青春

谁端走了你优雅的绽放

而红尘里

唯有水簇拥水 水救赎水 水热爱水

苍茫尽

我们伸进温水的双脚 终于在木盆相遇

寻觅。云要浮起白朵 蓝朵 红朵

天空请出月亮 你请出温润的晨

间隔了一世

怯怯的声音交出忐忑和试探

今生此刻 我们互为对岸

拼命要抓住灯盏的黎明

请继续。说抬头看天。说一座寺庙的祈福。

苍茫尽

你有一把钥匙 为我带来无限可能

组诗从“治愈”开始,“沙漠”一词是写实,还是写虚,它是象征?“胡杨”、“柳”、“雨水”、“泪水”,是不是也是隐喻呢?文学发展到今日,词语已经继承了来自文化的、历史的和文学的众多内涵,为其多,才能达到审美旨趣,并且,读者为其知晓这些内涵,才能够欣赏诗歌。所以,一旦诗人突破了词语承袭的内涵,去遮蔽,诗歌就有了新面目。因此,组诗的第一首,当我去掉词语的隐喻,一种开阔就显现出来,澄澈如水,对岸是春天。

行文至此,我自觉其他四首无需我的阐释,何况阐释有时会消解诗的美感和多重意蕴呢。举凡好诗,当得一个“好”字,默诵三遍,知者自知。好比春水,鸭子游一遭,就知它的冷暖。读它,感受它吧!读者有“一把钥匙”,会为诗“带来无限可能”。

这“无限可能”就是希望,于九月燃起诗人的春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苍茫尽处,植春于心 ——贺永刚九月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