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写生7日随感

对于写生我有种莫名的向往,对于户外写生那更是充满期待,尤其是对于学花鸟的人来说,去西双版纳真可以说是心心念念。第一天进版纳植物园看见那么多星星点点的画家在对着树木或者花卉进行写生创作。

夕阳下的版纳植物园


真是等不及要摊开纸笔自己动手起来。第一个写生对象我选的是芭蕉。因为叶大撑画面,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拿出来和同学们一对比,我就发现我自己画的太粗略了,只是大概的画了一个轮廓,并没有把自然界植物的生动细节刻画出来。这样的写生就失去了意义。于是,我立马就试着换了一个心态详细刻画植物细节。

图片发自App


第二次,我选择了扶桑花,花瓣边缘扭转形态比较多。我试着慢慢呈现花瓣边缘的卷曲效果。没一会儿,我又画完了。但是看着完成的画面,却觉得整个构图不是很完整,不舒适。我想应该是我一味盯着植物本身进行拷贝,而忽略了构图的整体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扶桑花


于是第二天我又升级了我的绘画策略。这次我选了三角梅。这次要先通盘考虑构图后,再细致刻画对象。再三考虑下,我先定了3支互相交错垂挂红色色三角梅。之前听老师说过绘画需要取舍,我就大胆的将容易画的,靠近我视线的景物先画了出来,再添加被花朵或者枝叶遮挡的其他花叶。发现事先留的空隙并不足够,所以直接导致,画面呆板,不立体,整体性不强。我反思,全盘先画容易的,再添加被遮挡的物体,顺序不太适合。心想要尝试一下将花叶分组。设定的每一组先画眼前的景物,再画半遮挡的部分。接着刻画这组周围的另外一组。

三角梅


第三天,我把构图,细节刻画,以及分组细节刻画全部都用上了,用在创作腺茉莉树上。这个树的花朵实在是太密集复杂,并且各种滚边,交错,还多瓣,看着就眼花缭乱,(对这个形容词肯定就是用来形容腺茉莉的)。在全盘规划下,又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总结。我着手开始啃这个硬骨头。上午先定了主要刻画花朵组合,一步一步来,又细致,又考虑布局。奈何天气太热,决定回房午休,下午回来再画。......,(2小时后),我的植物状态居然从早上的精神抖擞气变成了晒后疲惫姿态。花瓣集体蔫儿了似的,花的朝向姿态都变了。早上的组合定位,找不到了。真是汗颜。

腺茉莉树下写生


腺茉莉林


我考虑之后总结经验,要画植物,必须完成一组后,才能结束,不然很容易产生类似的问题。因为植物早中晚的状态会大相径庭。这个我之前没有考虑周全。在当天晚上版纳还下了场暴雨,第二天去腺茉莉林,发现昨儿个画的大树还给雷劈倒了。所以,自然界瞬息万变,要画的就要抓紧时间,设想好整个布局。按组来刻画,万一哪一组出线问题,如阳光太强烈刺眼不能画就需要更换类似组补上。经过几天实践,终于对户外写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写生不仅是对画家画技的一种考察,更是对户外气温,光线,环境,体力,脑力,杀虫害,应变能力全面的考验。这次真的感受良多,再辛苦也感觉值得。最后放几张写生的步骤稿。以及一些局部图。

烟火树



烟花树白描局部——花叶


烟火树与灰喜鹊白描稿


创作进行中


一个月后的效果


定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双版纳写生7日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