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听我怒吼,西国雄狮有债必偿

关门海峡是本州岛最西端,洪荒时代骑马的先民登陆上岸,驱逐精灵之子的第一步便落在此处。这里同时也是武家幕府潮起潮落的要害节点。

源平争战,源氏与平家海战坛浦,血龙狂舞,十万蹈海,遂有幕府将军君临天下。黑船来袭,长州藩封锁关门,炮轰异鬼,首开攘夷,乃现武家栋梁黯然退场。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人间起落,都在关门海峡这滚滚后浪中聚啸。


关门海峡的卫星照片,上为下关市,下为北九州市

割据周防、长门两地的大内氏是贯穿整个室町时代的西国霸者,也是驰骋于山阴山阳两道,崛起地方而控制中枢的战国早期强大名之一。大内世袭周防权介,本源当地豪族多多良氏。多多良是异国的渡来系,祖上自夸百济国圣明王之子琳圣太子。传说琳圣太子东渡日本,在周防境内的多多良浜泊船上岸,子孙于是以地名自称。

多多良氏在周防开枝散叶,从挥舞着铁器与火的先民手里骗取了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其中入住吉敷郡大内村的一支日益坐大,成了周防一带当仁不让的头面家族。


大内菱

源平两家怒火燎原,大内弘盛、大内满盛父子向源赖朝低头,屈膝交出刀剑与西境的权柄。源赖朝认可大内氏的御家人身份,允其镇守西境。

南北朝时代大内庶家大内长弘从北朝足利尊氏那里拿到了周防守护,势力凌驾于宗家之上。南朝正平六年,北朝观应二年(1351年),宗家大内弘世将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常陆亲王请到山口坐镇,成为南朝一方的周防守护。

大内弘世是家族历史上第一个奠定王者基业的领主。正平七年(1352年)大内弘世趁着叔祖大内长弘过世,开始攻略长弘之子大内弘直的主城鹫头庄。两年以后大内弘世平定周防一国,而后进军长门驱逐了北朝守护厚东义武。南朝正平十五年,北朝延文五年(1360年),大内弘世将本据移至周防山口,日后锦绣繁华,号称国之西京的山口城初现端倪。

大内弘世割据周防、长门两国,遮断了京都与九州的联系,给足利尊氏造成极大的困扰。尊氏承认大内对西境的统治,以守护职位为饵换取大内弘世自建武的南朝跳反到了幕府的北朝。正平十九年(1364年),大内弘世上洛觐见二代将军足利义诠,随行带有不计其数的金银以及唐土舶来的新鲜唐物。弘世在京都出手豪橫,挥金如土,公武两道全都得了好处,奉行人评定众个个皆有分润。一时间轰动京畿,名震朝野,纷纷传说西境的大内拉的屎都是金子,不过没人敢当面说给大内弘世听。

大内弘世的嫡子大内义弘年轻时便跟着九州探题今川了俊南下征讨,击败南朝征西府,将最后一块化外领地收归幕府治下。明德年间,大内义弘受命平定山名之乱,战后成为周防、长门、石见、丰前、和泉、纪伊六国守护,加上大内氏涉足与朝鲜的海商贸易,日进斗金,富可敌国,一时间西国雄狮有债必偿的名声传遍了全日本。

南北合一,南朝势力低头降服,与南朝夙有因缘的大内家从中斡旋,出力甚多。结果将军义满扭头就把达成的和议当成废纸蘸油蘸醋三口两口吃干拉净。南朝上了大当,气得吐血,大内义弘也觉得自己没了面子。

足利义满修建金阁寺,命令各国守护派兵负土造垣。列国领主害怕将军的雷霆雨露,俯首听命,只有大内义弘回复说:“大内士卒惟知弓矢,不役土木。”干脆利落地驳了义满的脸面。

应永四年(1397年)九州的少贰与菊池再度用南朝征西府名义起兵。将军足利义满命令大内义弘前往讨伐,义弘晓得这是幕府驱狼吞虎的计策,一面按兵不动,一面联络镰仓公方足利满兼相约倒幕,应永之乱由是引发。

应永六年(1399年)九月大内义弘提兵五千进京,走到堺市就地驻扎,据城固守,摆出一副威慑京畿,声讨疯王的架势。将军义满派遣相国寺高僧绝海中津前来解劝,作最后的努力。大内义弘一一罗列自己征战九州西国的功勋,痛斥幕府过河拆桥的不义举措。绝海中津逐条辩驳,劝大内与将军重修旧好。

末了大内义弘挑明自己和足利满兼有约,商定共同出兵夹击京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绝海中津晓得事情无可挽回,长叹一声拂袖而去。足利义满听说关东的镰仓公方也涉足其中,明白已非口舌所能善了,当即移镇京都八幡,着令畠山基国与斯波义将领兵三万侵入和泉。

占据堺市的大内兵力上处于弱势,军议过程中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假意自海路撤回,然后登陆突袭八幡,斩首足利义满,一击决胜天下。中策笼城固守,等待近畿各国倒幕的领主诸侯群起响应,再有关东铁骑如约西向,踏破三关,胜局也是囊中取物。而下策则是进兵和泉纪伊,依托地形与幕府精兵对战,堂堂正正攫取王座。

上策过急,下策过缓。大内义弘最终采纳了平井道助提出的中策,修造城楼四十八座,楼橹一千七百余处,防御工事覆盖城町十六处,鱼鳞鹤翼,虎踞龙盘。

堺市是联络濑户内海与畿内的重要港口,起初是食盐集散地,早在平安时期就是知名的宿驿,南北朝室町时代由军港而发展成为繁盛的贸易都市。堺市的自治商人不但从事国内商品买卖,还参与远航朝鲜、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与保守的幕府相比,当地市民更加愿意与大内站在一起。加上城中军械齐备,粮秣充足,依照战前的军略赢面当在五五开。

只是镰仓公方足利满兼叫关东管领上杉宪定苦苦劝谏,心存犹豫,迟迟没有发兵上洛。京畿各处事先约定的领主大名个个油滑狡诈,镰仓不动我不动,坐视耿直boy大内义弘一个人义无反顾跳进火坑。

大内义弘先前在京都滞留数年,曾跟随二条良基研习连歌,得到连歌十问寂秘抄的传授,是文武两道出类拔萃的人物。堺市笼城期间,或许感念到了陌客的召唤,义弘写下百首和歌,并和属下武将连歌千句,歌以咏志,唯死而已。

应永六年(139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幕府方对堺市发动总攻。幕军四面突进,遭遇大内方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不得寸进。幕方收起轻慢之心,决定依葫芦画瓢修建城楼工事,与大内军贴身紧逼,逐楼对攻。

十二月二十一日,幕军怒起红莲,将个百舸千帆,繁华如梦的堺市付之一炬。风吹四面旌旗动,火焰相烧满天赤。属下见事已不可为,劝大内义弘逃回周防再作打算,义弘慨然叹息:命由天定,逃有何益。丈夫处世,若不能建功立业,岂能与草木同腐。义弘率领亲卫突入敌阵,浴血奋战,最终高呼“天下无双名将大内左京权大夫入道,御所样所望之首级在此”。自刺而亡。

大内义弘战死,弟弟大内盛见与大内弘茂争夺家督位置。弘茂在应永之乱里面投降幕府,得到将军支持,然而人心向背,倔强的西境耻笑卷曲的狮尾,大内弘茂终究败死沙场。幕府没有办法,只得捏着鼻子承认大内盛见,补授其周防、长门守护职位。

幕府为了祸水西引,索性加封丰前、筑前两国守护,撺掇大内盛见去死磕九州叛服不常的铁民。永享三年(1431年)六月大内的洪流覆灭在北九州的筑前,西国雄狮在海怪的拥吻下溺亡。

大内盛见生前创建国清寺,结交五山僧众,推动僧儒两道在周防的传播,为日后山口文化的兴盛开辟了道路,却也为群狮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大内义弘之子大内持世和大内持盛再度兄弟相争,大内持世胜出。然而嘉吉元年(1441年),赤松满祐刺杀将军足利义教,倒霉的大内持世身负重伤黯然辞世。

应仁之乱期间,大内政弘投奔西军,率领西国雄兵鏖战京都,专心暴打老对头细川胜元。领主孤悬在外十年,无力顾及领内的纷争,地方豪族悄悄舒展枝蔓,试图挑战狮子的爪牙。政弘叔父大内教幸受细川与少贰的唆使,起兵谋反,被留守重臣陶弘护镇压。

明应三年(1494年)大内政弘隐居,嫡子大内义兴继任家督。大内义兴从未戴上王冠,但他却最具王者风范。在大内义兴引领下,西境昂然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主角位置。


大内义兴像,山口县立山口博物馆所藏

大内义兴刚刚继任的时候,家族领有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四国守护以及安艺、石见两国的部分领土,势力横跨西境和北九州,是天下知名的强力领主。然而义兴却发觉到自身已非西境唯一的狮子,家臣与豪族的长爪跟自己一样锋利。

明应四年(1495年)大内政弘逝世,陶武护进言称长门守护代内藤弘矩意图拥立大内义兴弟弟大内隆弘。义兴诛杀内藤父子,而后察觉到冤情,反手又杀掉陶武护,剁掉了内藤与陶氏两家的狮爪。后来重臣杉武明试图驱逐大内义兴,拥立其弟。阴谋败露,杉武明自杀,义兴弟弟逃亡丰后依附大友家,改名大内隆弘。

明应五年(1496年)大内义兴进军九州,与少贰、大友争夺筑前,西境诸国,经年累战,不得解脱。这大概算是大内家的传统艺能了,应永之后大内时不时就把九州土豪拎出来殴打立威,直到大内义兴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三年前的明应二年(1493年),京都发生明应之变,日野富子与细川政元联手废黜幕府将军足利义材,改立足利义澄。足利义材流浪各地,寻求支持,试图重返京都,但是屡屡碰壁。明应七年(1498年),足利义材改名足利义尹,逃亡周防,托庇在大内门下。

永正四年(1507年),只手遮天的管领细川政元遭到暗杀,养子细川澄之和细川澄元争位,两家势力烧杀无度,混战不休。眼见华丽丽烟云退散,亮澄澄管领内讧,大内义兴当即举兵拥戴足利义尹上洛。

西国雄兵浩浩荡荡踏足京畿,大内义兴与细川政元另一位养子细川高国达成同盟,共同击败细川澄元。澄元和将军足利义澄退出京都,逃往近江。重登王座的足利义尹再度改名为足利义植,封细川高国为管领,大内义兴为管领代、左京大夫、山城守护。

细川澄元与足利义澄不甘失败,搜罗军力卷土重来,永正八年(1511年)双方在船冈山决战。战前没有几天,足利义澄意外亡故,足利义植最终大获全胜。

这以后直到永正十五年(1518年),大内义兴留在京都担任管领代职务整整十年。将军做梦,管领代筑梦,将军吃席,管领代拉屎。管领代帮助将军赢得了王座,他就不会满足于浮名的荣耀。大内义兴从细川管领那里横夺了派遣遣明船的特权,垄断获利丰厚的堪合贸易,大大得罪了盟友细川高国。

后来大内义兴离开京都,细川高国也不打招呼,一样派出自己的遣明船。两队人马跑到大明的土地上演真假美猴王的戏码,宁波争贡一地鸡毛鸭血,大家全都没落好。

大内义兴跑路的原因是国人动摇。领主离开领地太久,失掉约束的国人众就像失掉了辔头的群鹿,开始狂野地奔驰。其中给予西境大内最大威胁的便是后来人称“阴阳一太守”的出云守护代尼子经久。

尼子经久从主家京极氏那里攫取出云一国,进逼安艺、石见,图穷匕见。宝冠雄鹿挑战西国雄狮,当时还是地方豪族的安艺毛利夹在大内与尼子两座巨人中间,仿佛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

享禄二年(1529年),大内义兴屠鹿未果,中道崩殂,病逝于山口馆,享年五十二岁,嫡子大内义隆继任家督。


大内义隆像

义隆继位时领有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石见、备后、安艺七国守护,还完全垄断了对明堪合贸易的权利,是为西国大内的极盛时刻。

回头再来说一下被遗忘了好几章节的京都朝廷。明应九年(1500年)九月后土御门天皇崩,后柏原天皇践祚,却拿不出钱来举行即位大典。管领细川政元放话说:“即位大礼毫无益处,徒费钱孥。”政元遭到刺杀,天皇的即位大典自然也就无人过问。

将军足利义植重返京都,越前朝仓献金五百贯,幕府不好意思全盘贪没,拿出三分之二献给朝廷。大永元年(1521年)后柏原天皇践祚二十一年以后终于得以正式即位,简直凄惨到寂寞了。

即位大典都如此艰难,规模宏大的大尝会更加不会有人提起。除了叫南朝俘虏的北朝崇光天皇,后柏原是第一个在位时没有举行大尝会的天皇。大永六年(1526年)后柏原驾崩,遗体在泉涌寺搁至腐烂,方才入土归安。

天文二年(1533年)后奈良天皇派遣朝廷敕使前往关东西国,乞求各地大名献金。列国诸侯皆嗤之以鼻,唯有大内义隆单独进献两千两百贯的巨资。后奈良喜出望外,视大内为朝廷柱石。感念大内的恩德,授予大内义隆大宰大贰的官职,从二位殿上人。室町时代一般守护大名位阶为五位,比如织田信长上洛之后才被授予从五位下,弹正忠。三管领和有力大名可以达到四位,例如武田信虎叙任四位陆奥守、左京大夫。像大内义隆从二位的高位旷古未有,实为安土桃山以前武家所能获取的最高位阶。

天文十二年(1543年),大内义隆率军侵入出云,围攻尼子主城月山富田城。围城数月,安艺、石见众多豪族突然倒戈,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内军团瞬间有被反包围而覆灭的危险。大内义隆即刻决定从出云退兵,继承人大内晴持自海路撤退时因为尼子的追兵而坠海身亡。

月山崩与晴持溺亡这两件事给大内义隆极大的打击,自此以后他失掉了武士的战意,沉溺于文学与艺能,开始重用文治派的相良武任,疏远武断派的陶隆房。

大内义隆对儒学、佛教、神道、和歌、连歌等诸多方面颇有涉猎,水准极高。他与京都的公卿僧侣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甚至将其招揽到周防山口馆来传播京都文化。大内数代领主苦心经营,室町的北山文化、东山文化与明朝的大陆文化相融合,形成西国独特的山口文化。

此外大内义隆还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基督教大名,他允许传教士沙勿略在领内从事宗教活动,庇护了大批的基督信徒。

有的胜利靠宝剑和长矛赢取,有的胜利则要靠纸和笔。然而丢弃宝剑长矛,只剩下纸和笔的领主,注定要失掉一切。天文二十年(1551年)谱代家臣陶隆房叛乱,奇袭山口馆。大内义隆脱逃至长门国大宁寺,感念到前路断绝,义隆从容自尽。

大内义隆死后,陶隆房从丰后大友家迎立大友晴英。晴英改名大内义长,陶隆房则改名陶晴贤。弘治元年(1555年)严岛合战,陶晴贤败于毛利元就,慷慨赴死。弘治三年(1557年)大内义长兵败自杀,西国雄狮沦为安艺毛利的海天盛筵。大内氏灭亡,日明之间的堪合贸易也随之断绝。

大内一族咆哮西境两百年,才一代人光景就凋敝败亡,原因就在大内义隆的不识时务。义隆以为写得诗文,唱得和歌,与公卿平起平坐甚至高过一头就是武家的人上人,栋梁材。大错特错,自古有文采又不能当饭吃,百无一用真废材。

东华门外砍得首级,堆起京观的杀人魔头才是人间好男儿。会写两笔文字的算得什么玩意。

要做好男儿,挥舞丈二的大刀排排斩过去,满地人头提溜乱撞。再或者烧讨名山大寺,千八百的百姓哀哀化成泥土。再或者手持核弹,遗欧赠美,环球同此凉热,太阳系都从草履虫开始重新进化。这才是人间好男儿。

大内义隆这样丢掉宝剑拿起纸笔的哪里算得什么后浪,他实在的便是——

人间之屑。

(第六十节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彼岸花开:听我怒吼,西国雄狮有债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