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2020年第7周总结


文| 傅 言

2020年已过7/52。 这周最大的感受是时间不够用。经过统计,本周日平均投入时间只有6.6h,每天结束都觉得自己没有偷懒、特别充实,可是从一周的长度来看,投入时间大大低于预期,远称不上勤奋、充实。这周的实践扭转了我过去“完不成计划是因为时间不够”的偏见,即使全部时间都能自由支配,排除通勤、家务、会议等事项的干扰,也无法保证计划的完全、到位执行。一方面是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二是专注力不足。能力问题归根结底靠时间解决,但更重要的是持续得够久,而不是单次投入长。拼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

本周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写作

本周写作7篇,共计9280字。完成情况:上午完成4天,下午完成1天,晚上完成2天。完成的原因都是提前选定了主题,没完成的情况有心情不好不愿做,也有选题不满意无从下笔。将长期的写作计划分割成每周任务可以极大缓解压力,写七篇文章是努力一下就能实现的目标,执行起来会更有信心。

通过写作输出倒逼观察、阅读等输入,培养了刻意观察和知识迁移的习惯。生活中,会关注一些习以为常但大有深意的现象,主动思考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阅读中,会刻意思考该如何把这个知识运用起来,有什么类似或相反的观点,和其他认知之间有什么联系。虽然目前仍然在思考和迁移上感觉费力,而且获得的见解仍显简单笨拙,但是我坚信这是有价值的工作,需要长期投入。

运动

本周晨练7天,共计5h。每天运动一定是回报最高的投资,不管人生选择哪条路,身体素质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健康会直接影响情绪稳定、思考活跃和潜力发挥。不管多忙,运动时间不能省,也不能有浪费感。更何况以目前的努力程度,运动40分钟还算不上浪费时间,完全无法和玩手机、聊八卦、看电视、发呆、磨蹭这些事项的耗时相提并论。

运动有一个误区,就是追求短期效果,特别是带有强烈明确目的的运动。试想一下,如果立志要把运动培养成终身习惯,有什么必要去追求1个月甚至1个星期的效果呢,只要坚持去做,一定会比追求短期强效果却半途而废的人结果好。短期效果也是长期努力的涌现,没有前期能力的积累而渴望最后的结果呈现,本质上就是想直接吃第8个填饱肚子的包子。

阅读

本周阅读篇目:
1.《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ch15-19(完)
2.《毛选(第二卷)》Mr M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9-13篇
3.《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费正清 费维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ch12

读书时不要想读这些有什么用,但读完了要去想读的这些有什么用。前者是毫无意义的纠结,只会让人不去行动,而后者是学以致用的思考,可以锻炼思考力。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得出“作者好厉害”的评价,这只是感性认识和情绪表达;应该努力的地方是,去思考作者厉害之处在哪里:他的哪些思考超出了我当前的水平,他为我扫除了哪些知识或思路上的盲区,他是如何把我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归纳提炼。重点就是找到差距,然后从模仿开始去补足这些差距。发现之后要立刻去实践,否则所有的发现只是空想,毫无价值。

其他

本周日总结完成,每天至少有一个计划无法完成。
完成PQ作业35课。组长推迟了10天任务之后就歇了2天。
人的偷懒真的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或许是因为目前的学习计划确实已经接近能力边界,完成起来有点费力。假如所有任务都能在时限内完成,当然不成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几乎每个任务都极有可能耗时更久,说明计划难度远超最初估计。在保障最低睡眠的大前提下,削减任务是现实的妥协。

下周计划

继续日总结,上床后不再玩手机。
完成《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088】2020年第7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