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90后谈理想,90后只想搞钱。

那种对生活深重的“挫败感”和对未来茫然的“无力感”,是已经站在社会顶端的人根本不能理解的。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有一句话在互联网上很是流行:别和90后谈理想,90后只想搞钱。

作为一个90后,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会心一笑,可不是吗,我只想搞钱。

可想着想着,又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

毕竟,谁还没有过理想了?

小学的作文里面,我写着,长大了我要当个作家。

16岁读了高中,我800字的命题作文里面,却只剩下三段论。

18岁高中毕业,我成绩比一本线高了几十分,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我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专业。

22岁大学毕业,我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月薪八千,五险一金,食堂有饭,单位有房,可生活,却没有盼。

如今已经四年了,我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呆板无聊,工资还是八千。

自己攒钱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月供4000。然后考了驾照,又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

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不太记得了。

我现在想做什么?我只想搞钱。

为什么要搞钱?因为除了钱,我不知道自己还喜欢什么。

因为除了钱,没有任何东西能带给我安全感。

我嘴上常说,太穷了,钱太不经花了。

这“贫穷”虽然听起来凡尔赛,但却是真实普遍存在于年轻人中的现象。

不止是我,身边的和我一样的90后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金钱焦虑。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是杞人忧天,不是闲的蛋疼。

这是我们生存在这个消费主义的社会,看着那些年纪轻轻、满怀热情、年入百万、猫狗双全的同龄人时,不能接受的痛苦和挣扎。

这个时代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它太热太快了。

在同样的90后里面,有的人拍了1分钟的短视频,赚了我十年的工资。

有的人打了一小时的游戏,赚了我心心念念的一栋房子。

有的人写了一篇文章,赚了我根本不敢肖想的一辆车。

有的人因为他的家庭,可以毫无顾虑的花天酒地,纵情享受,不必社畜。

当然,也有的人还挣扎在温饱的边缘,羡慕着我所拥有的稳定生活。

但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这样的心情,可能是“我本可以,我或许可以,我应该可以,但我没有。”

如果当初我选择一个不同的职业,如果当初我豁出去勇气北漂······

但是没有如果,因为就算有如果,当初的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别无办法的选择。

因为我的出身,我的背景,我的眼界,我的勇气都决定了这一切。


前段时间,俞敏洪批年轻人“躺平”上了热搜,我看到下面有一条评论很讽刺。

说真的,谁愿意躺平?

如果我的每一分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如果我做一块钱的功,我就可以赚一块钱,那我,我为什么会不做100块钱的功?

现实是,996、狼性文化、大厂精神、晚效率、赋能、结果导向……一连串的新词只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无休止的劳动。

他们站在高位,说现在的年轻人是对工作倦怠的一代。

可在大时代背景下,每个年轻人都是螺丝钉,在几乎没有成就感的劳动中,日复一日消磨自身,身心倦怠。

而更可怕的是,纵然我累到吐血,那张晋升的名单上,还是写上了领导孩子的名字。

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事,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有个同学喝多了。

他说他的舅舅要提拔他当主任,然后等到他舅舅的孩子毕业了,进了这家企业,他要提拔这个孩子做主任。

我听到的时候,差点笑出了声。

他们的路已经铺好了,这个位置,任凭别人怎么努力也是得不到的。

而对于和他同一起跑线的其他年轻人来说,除了躺平,还能做什么?

那种对生活深重的“挫败感”和对未来茫然的“无力感”,是已经站在社会顶端的人根本不能理解的。


这个时代,理想太廉价了。

廉价到,我一想到理想这两个字,就忍不住嗤笑。

作为90后的我,贫穷是刻在骨子里的痛苦,是我唯一还愿意在泥海里挣扎扑腾两下的原因。

所以,就让我觉得自己贫穷吧。

就让在我在这看不到未来的深渊里,抓住那么一点点光,有那么一点点期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和90后谈理想,90后只想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