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D1: 复语复合人才培养中的外语课程设计——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为例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20 (1)

本文优点

1. 全文逻辑清晰缜密:从背景谈到课程设计原则,接着具体的课程设计环环相扣,最后是反思总结与展望。

2. 每一个环节,均是【理论分析+具体案例】的结合,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来很明白,也很有启发,其中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

阅读收获

1. 课程设计原则上,高校基本相似:一二年级夯实语言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三四年级进行分专业学习。独特的一点是强调了“塑造精准理解和精确表达的意识和习惯,确保学生在今后漫长的语言学习道路上实现高效积累,不断提升。重视训练学生监控产出过程的意识,包括任务前准备任务中监控任务后反思的认知训练和元认知训练。”的确,很多学生其实已经有了10年左右的英语学习经历,大学英语专业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区别何在呢?在于“更精确,更专业,更有体系,能输出(高质量)内容”。

2. 外语课程设计这一部分:课程理念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所以顶层设计工作要做好。北外课程设计的三大理念提供了培养方法、教学材料选择、培养目标上的启发。

北外学院外语课程设计遵循三个理念。

第一,通过坚持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塑造基本意识,形成基本方法。基本意识主要指语言意识,即学生对外语的感知理解和加工的基本方式。基本方法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同伴互助、个人投入逐步学习和掌握的。

第二,内容依托,产出导向。语言学习成效的关键考量是语言能力的保持。当时学会很快就忘不算有成效。让学会的知识长期保存在记忆中,除了记忆能力,本身还有语言形式与内容的性质。具体来说,承载丰富内容的语言容易和学习者已有的经验系统建立鲜活的联系。课程学习所选的语用材料必须依托丰富的内容内容,主题需要在时空上尽可能广阔,在领域上尽可能多元,在题材上尽可能多样。具体而言,使用的语言材料,需要包含古今中外的优质文本,吸纳多学科跨学科的内容,虚构与非虚构题材并重,教学方法遵循产出导向法的理念(文秋芳 2015)。

第三,培养自主学习者。学习从根本上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自主意愿,外语学习尤为如此。外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大量的习得过程并不发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因此外语课堂需要持续关注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 北外课程选材广泛有深度、重视学习过程、以产出为导向、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环节中。学习强度大,学习收获多。所举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所借鉴,比如教学选材更丰富、将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课堂示范结合以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将常见问题化为语言学习和德育内容、”讲解-理解-操练“模式实现理解消化的目标,而不是停留在文字形式层面。

“有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晚交作业,并认为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我们在课上组织学生反思这件小事,一些学生认为按时交作业仅仅是为了避免惩罚或者赢得他人的信任。学生阅读了改编字。Kohlberg (1973) Stages of Moral Judgment.《道德判断的不同发展阶段》一文。学生经过阅读和讨论。意识到避免惩罚只是遵守纪律的最浅层原因,行为上的自主性并不等同于肆意妄为。通过理解英文文本和讨论身边小事,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律与他律。以义务等概念,并从社会契约的理念出发,思考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道德视角理解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再比如“学术英语课程需要学生首先了解学术研究的本质,以学术研究为语境,把握学术英语的特点。课程的第1单元要求学生预习一篇题为“What Is a Research Paper? " 《何为研究论文》的英语文章,根据内容回答问题"What activities do researchers engage in?" (研究者从事何种活动?)为帮助学生认识学术阅读的基本方法及其背后的思维过程,教师先完成了回答上述问题需要的5个步骤:阅读文章、勾画重点、做笔记、分析整合信息、呈现综述。并将每一步涉及的文本按顺序在幻灯片上,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本的特征和功能。该范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学术阅读的目的,做笔记的基本方法和整合信息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学术英语并不仅仅是学习学术语片上的词句,而是要综合理解学术语篇的语言形式,文体特征,分析方法,与学科内容学习的密切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D1: 复语复合人才培养中的外语课程设计——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