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领导的类型

位凤莲的践行之旅

硬权力领导

所谓“硬权力领导”:就是权力几乎都在领导手里,下属几乎没有权力,只有听命的份。这个模式在中国很多,原因有两个:
1、这是由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的企业无论是核心文化还是制造文化,而“硬权力领导”模式恰恰是基于制造业的管理文化。
2、中国企业的文化中,还受到很强的军人文化和机关文化的影响。
如果是这个模式的领导类型,需要注意的是:
1、 让下属他们觉得正在和你一起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 要让他们不断看到胜利的果实。
硬权力领导的使用范围:
1、为了能够让硬权力领导模式发挥效力,领导者必须要身先士卒,平时要养成好的示范作用、榜样作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你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就拿台塑石化的王永庆,他平时要求别人很严格,很多管理人员为了回答他的问题,为了突击,每周工作的时间在70个小时之上,可是王永庆自己每周工作的时间在100个小时以上。
2、骂街不要紧,你要让我看到胜利果实,让我能够分享胜利果实。我们看周围那些整天加班的公司,强调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哪个不是公司成长快,个人分钱多的公司。
3、在硬权力领导模式下,一定要有一批最具有忠诚度的骨干。
4、领导人在决策前,也还是要注意充分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统一思想的铺垫工作不能少,尽量减少武断性地要求人家必须服从。

能力型领导

团队以高度依赖于一个关键的能人。有一个强有力的能人,毫无疑问是好事。但是,这个关键能人的自我定位,常常也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做大的关键。
能力型领导要注意“摆人头”, 什么是摆人头?就是发现人才、安顿人才。
“摆人头”要注意下面几项:
1、确立组织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就是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由此确定选人、用人的标准;
2、选择符合条件的下属,花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交流,这里面的关键是要看他们处理重要事情的时候,他们的观念和手段够不够;
3、一定要随时给自己找一个备份,通过交办不同类型的工作,来历练他们的能力。

情感型领导

情感型领导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用熟人,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 “ 任人唯亲 ” 、 “ 拉帮结伙 ” 。
用自己信得过的人、用熟人,往往是特定时间里巩固自己领导地位的一条捷径,工作很容易推进。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了解和熟悉一个新人是需要花时间的,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不可能有时间慢慢选拔人才,所以,用熟悉的人,相对于花时间盯人、控制人,时间成本会少很多。
一方面,因为了解和信任,领导者会对结果比较放心;另一方面,所有的关系和圈子都是双向的,如果被重用的下属不尽力,他其实也会在声誉上遭受较大的损失。
所以,采用情感型领导模式在很多时候是有道理的。

团队型领导

“ 团队管理 ” ,是指组织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团队型领导模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是有一个牵头人,团队成员更多地介入;
第二种就是权力完全交给团队成员。
如何建立团队领导力?
团队型领导模式的核心,是权力配置方式的根本改变。
首先,它是把权力从一个人或极少数人配置到多数人手上;
其次,它也是把权力从管理者手中配置到工作者手中。这是两个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晰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混乱。
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探索团队型领导模式的基本规律,形成团队型领导模式的规章。既然是竞争环境要求你必须要建立团队型领导模式,那这个规章就是超越任何人个别权力的基本大法,所有的运行环节,都要基于这个基本大法。
前面我们提到,存在两种团队型领导模式:一种是有牵头人,但不拥有绝对权力;另一种是没有牵头人,全体共治。这两种团队模式在成员规模、运行机制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团队领导模式也应该不同。这一点必须要再强调一下。在全体共治的模式下,人员数量(或者核心人员的数量)不宜过多。有人说5到7人比较合适。团队人员如果规模过大,组织效率遭遇的挑战就越大。相反,在有牵头人的团队中,人员可以适当多一点,不过要防止牵头人使用权力过多,不利于实现这种组织的初衷。
在团队型领导模式中,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其他人的问题负责,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交给岗位意义上的牵头人。如果组织内部最后的结果是没人负责,牵头的人也负不了责,成员们在组织内部互相推诿,甚至三心二意、流动率居高不下,组织就没有稳定性。应该说,这就是团队型领导力没有建立起来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退而求其次,选择其它的领导模式。

领导模式的优劣

没有唯一有效的领导模式,每一种领导模式,都有它的适用条件。领导模式,没有好不好,只有适合,还是不适合。好的领导模式,应该适合:
1、领导者的内在特质;
2、领导情境;
3、下属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领导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