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知行合一(虽然很难)

昨天和矫姐,孙姐约了第一次三人会谈,边吃饭边聊,虽然水煮鱼看着不错,但是话题比较沉重,有点食不知味。

总结一下昨天谈论重点要素:

1相比于其它能力,对孩子来说,稳定的情绪是最重要的,是一切的基础。容易爆发情绪,对孩子的社交,融入社会都会有很大的阻碍。现在孩子14岁,可塑性还比较强,调整和谐的家庭关系,融洽的相处模式,提升孩子的安全感是现阶段的重点。孩子的进步也许会以年为周期,甚至更长的周期。不能着急看到成效,更不能气馁。慢慢来,静待花开。

2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但不等于摆烂。该做的事情需要做,该交的要交。追求质量而非速度。多表扬孩子,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而非结果。多跟孩子复盘,先从好的行为模式开始复盘。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关联。例如跟妈妈聊天是可以很愉快的,而非一定是批评教育。慢慢延伸到孩子也愿意和妈妈一起复盘负面事件。

3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平等,少一些家长身份,高高在上的专横的命令和指责。可以多一些诙谐,轻松的沟通方式。只要不给别人带来伤害、不影响别人,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空间。多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要怕孩子犯错,孩子犯错后多给一些包容,可以耐心引导孩子改正,弥补错误,但是不要带有情绪去指责,攻击孩子。很多时候,压抑愤怒的情绪,散发出的气场也很恐怖,孩子可以敏感的感受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善意。

4孩子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孩子带着问题来找我们。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好时期。孩子主动过来找我们的时候,不要搪塞,漠视孩子的需求。如果当下无法立刻满足,也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有时间。尊重孩子。

5孩子爆发情绪时,要有应对措施。原则问题家长处置达成一致。首先要有预判,在孩子爆掉前处理孩子当下的问题,安抚,协助解决困难,引导孩子表达需求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情绪爆发时不要说教,斥责,迅速带孩子离开不愉快的环境。让孩子有个安全的场所平复情绪,允许用合理的方式发泄不满。孩子犯错后,让他尝试真实的自然的后果。比如爸爸妈妈很生气、难过。比如别的人会害怕,以后不跟他一起玩。当环境不可改变时,要交孩子如何正确应对各种场景。

6给孩子高质量的关注和陪伴。减少生活中的唠叨。过多的唠叨,指责、教育容易让孩子有压迫感,不舒服,激发对抗情绪。答应孩子的事情必须做到。做不到给出合理的理由或者替代方案。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不能满足时接纳孩子的情绪。

7家长的情绪高于孩子的情绪,自己孩子的情绪高于其他孩子的情绪。家长情绪不好时,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需要时间平复情绪。情绪不好时少说话,话多伤人。多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现出柔软的一面,比如伤心、难过、生病、、、、、、让孩子有真实的情感体验。父母做错了事情,也要真诚的跟孩子道歉。

    前辈家长们交的很多,都是经验之谈。但是感觉理论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执行很难。很多错误方式形成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持续学习。但是能有模范家长的引导是我的幸运。先定几个小目标

1持续记录孩子的情绪问题,分析总结。

2少一些威胁,命令、恐吓的语言,多用正向的语言,陈述事实。给孩子合理的自由和选择权。

3每天增加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比如睡觉前讲会故事,或者单纯陪孩子聊聊天,散步。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

4对孩子犯错后,给与更多的包容。不要立刻下意识的批评教育。

5多和孩子爸爸沟通,达成一致。自己先做到改变,把好的方法分享给爸爸,让爸爸选择更适合和孩子一起的相处模式。潜移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9-27知行合一(虽然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