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有何用

图片发自App


《易经的奥秘》第八部分:卦有何用

卦,它有几个关键字,第一个是爻。我们每个卦有六个爻。

我们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就是碰到什么事情就去查,查了我就明白了,我在这个处境里面,我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我怎么去应对,我就可以趋吉避凶。


阳叫九,阴叫六。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你这是空谈,可是没有创造,你到底往哪里走都不知道。因此讲阳的时候一定把阴带上,叫阳统阴,因为阴阳不能分。

阳没有用,要带着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同时存在才会生生不息。

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作分析对不对,你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你分析成100个就乱掉了,你分析成三个,太简单了,所以你把它分成六个。你把它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作出一定的调整,你就走得很顺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志于学。

三十而立。三十岁确定一生的原则。在十五岁的时候,我确定我的志向,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我只对我人生的方向,我所要学的东西,我不惑。即四十岁对人生的目标不再动摇。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命是谁造的,是我造的,我造出我这样的命运,那我抱怨,抱怨谁,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认了,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从来,人生最奥妙的就是你永远都没有办法重来。

六十岁的时候就要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的意思就是说从小到七十岁,规规矩矩,已经习惯了,不会有太大的差错,可以放心去做。

“尽人事,听天命”,五十岁以前要尽人事,排除万难,以后会不会成功,全力去做。五十岁以后,要听天命,有这个成功的命,自然会成功,没有的话,不强求,所有的名跟利最后都是空的。

孔子《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习”是习惯,学了以后不算数,要养成习惯,才会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就是三十而立的成果,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心态来想事情,他自然就会来了。

“人不知而不愠”,小小的生气就叫愠。

五十而知天命,“发愤忘食”,发愤忘食是有条件的,当你知道你这辈子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全心全意去做,这个时候不能再计较了。即明确一辈子的目的,全心全意去做。

六十而耳顺,孔子用四个字,就是“乐以忘忧”,乐以忘忧是把所有的忧愁都当乐趣来看。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也用一句话来表示“不知老之将至”。人要服老,不要认老。要服老,生理年龄是谁都逃不过的,但是精神,心理的那种状态,每个人都不一样,统统不一样,孔子永远保持年轻。

你可能感兴趣的:(卦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