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向我的学生学习

向我的学生学习

这几天是演讲日,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要在3-5分钟之内就语文或中国文化进行演讲。

这几天也是我的学习日,从学生身上,认真学习,反思自我。

小学组,今天是李友元讲《泥人张》。

他觉得泥人张没有靠武力,而是用自己的特长,利用舆论把海张五羞辱了一番,这是一种逆向思维体现,也就是先从结果反推方法。然后他联系自己的实际,举例他跟胡略同之间的恩恩怨怨,之前用武力都没解决问题,后来是陆老师用“非暴力”的方式化解了危机。

课堂上,他还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全班都笑了,那个笑得贼贼的胡同学尤其开心,现在两个人在毕业项目的配合上更为和谐。

之后他又联系了隔壁班同学跟妈妈的矛盾化解,也是用了这种方法。最让我惊喜的是,他还联系了《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跟父母的故事。言语表达上仍有待加强,但逻辑思维着实迈进了一大步。友元展现了他的联结力,背后是思维在支撑。

中学组的罗依介绍了国宝系列,从国花到国鸟再到国画以及国石,后面还有国山和国宝。期间,有同学追问:成为这些事物成为国系列的原因。她没有表述明白,虽然心里懂,我建议她再去看看《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物本无意义,是人给予了它们象征,物我相通,以物寓人,这才是需要去探究的。

翁汉熊带来的“道教”引发了一大波吐槽,小小年纪居然敢挑战这个学问。翁同学说他从小学就开始研究符箓,符箓是人类跟上天沟通的语言,如果应验了,说明老天听懂了你的要求,没有应验就是你的要求上天没明白。神奇的是,他还直接在大屏上画了一张符箓,大家为之哗然。他直言上次语文课上讲的《山海经》引发了灵感,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讲这些神神奇奇的东西。

亲爱的鲁迅先生,您遇到了一位小友,他跟您一样喜欢“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不知谁是他的“阿长”?

想了解古琴吗?快来听刘恺恩的演讲。今天我知道了古琴的由来,象征意义,构造,还听到了古琴版的《左手指月》。平日嘻嘻哈哈的小姑娘,温婉如小娘子,款款而来,侃侃而谈。同学问她为什么要说这个,她淡淡回答:我喜欢跟音乐有关的东西,这是我去杭州研学时学到的东西,美好的事物应该来分享。多好的回答,研学旅行播下的种子,假以时日,雨露春风,一朝竟开出幽兰一支。

惠禧总让我惊喜!

这次她居然挑战“教育”这么一个大而重的话题。难道是上次《山海经》课的后遗症?她的导入超级有趣:教育是否等于反思卡?是否是陆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于家里的书柜上?鬼马的她总是不走寻常路。

后来她引用爸爸教的一句话“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得出结论“你的教育可能就是Depend on 你在哪里生活了吧”。乖乖,这不是我们王君老师说的“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么?小姑娘,这么小就能领悟到这么多,厉害厉害!后来她说了古代教育的优点,现代教育的好处,并笃定地说“以后我们的孩子教育会比现在好”。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比我那个时候强多了。初一时候的我只知道哪里好玩,呆萌得纯粹。对于学习的期待大概就是语文默写满分,数学考试90分以上,英语不要被老师骂,然后就像傻狍子似的守着电视剧了。其实在那个大环境下,我们那代人心智模式都太狭隘了。  

我在《心智突围》这本书里看到的,“定位”“认知”“心境”构成了人生的正三角,“自我定位”就是为人生找寻准确的方向,“认知优化”需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提升认知,“心境调频”即是指要让自己内心保持安宁。那个时候的我,哪里认识自己,还不是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人到中年才“叛逆”一场,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也就是我到中年才有了“自我定位”,而认识了这些学生后,更需要让自己“认知优化”,还要每天“冥想”进行“心境调频”。

不过,这样,挺好,“成长,就是一个重构自我的过程”。

哪怕你都快四十岁了!

在孩子们的演讲中,我想起周杰伦的《蜗牛》,与君共勉——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29向我的学生学习)